日前,江南街道舉行黨建引領“共富工坊”推進會,會上,10家“共富車間”企業授牌成立,臨海農商銀行為江南街道“共富工坊”授信5億元,部分企業還與相關村簽訂了共建共富協議,推動資源供需信息更加精準匹配。
陶東升便是拓卡奔馬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共富車間”里的一員。在企業的生產車間里,記者看到,陶東升正熟練地為一臺縫紉機做著調試工作。2017年進入這里工作的他,如今已成長為一名高級工,每個月拿著7000多元的工資。“之前的工資只有三四千,來到共富車間后,工資差不多翻了一倍,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幫助。”陶東升說。
除了陶東升,還有500多個周邊村民在拓卡奔馬從事特種機打包、裝配、裁床鋪布機等一線生產作業,涵蓋江南街道低保戶、困難戶、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他們由優秀黨員和勞模工匠結對幫帶,匹配合適工種,“一對一”進行上崗培訓,再與企業簽訂用工合同。
今年以來,江南街道大力推進“共富工坊”建設,突出擴中提低,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轄區內企業設立“共富車間”,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打造定向招工式的“共富工坊”。截至目前,10家企業設立的“共富車間”已為轄區內剩余勞動力提供2000余個就業崗位,幫扶低保戶、殘疾人員200余名。
“我們在每個村都設置了紅色領跑員,他們負責收集本村的剩余勞動力信息,包括低保戶、殘疾人等。另外,街道還聘請了一些勞模工匠擔任‘共富車間’的技術指導顧問,手把手地對這些勞動力進行實操授課,培養一技之長。”江南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說。
下階段,江南街道將全面梳理企業加工和用工需求清單,村集體梳理勞動力清單,包括殘疾人、低保戶、困難戶等特殊群體,多點位打造“共富車間”,讓共富路上“一個都不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