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百曉競賽、方言文創展、方言猜讀、民俗體驗……近日,一場妙趣橫生的方言“派對”在外國語學校舉行。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在當天的方言大舞臺上,兩個學生用純正的臨海方言聲情并茂地朗讀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精彩的表演贏得了臺下陣陣掌聲。
“我們學校舉辦的方言活動特別有意義,身為臨海人,我們應該會說臨海方言。”正在候場表演的學生汪子鑫對記者說:“平常我們與家人同學們都養成了用普通話交流的習慣,方言慢慢地淡出了我們的生活。如果將來臨海方言消失了,那將是我們的悲哀。”
一直以來,方言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質樸古老,沉淀著人們的智慧。早在此次活動之前,外國語學校舉行的“方言百曉”評選中的方言測試卷就在網上熱傳。該校方言活動總策劃、語文老師馮宮告訴記者,在方言海選考試中,學生積極性很高,大家通過活動進一步感受到了方言的趣味性,意識到了其重要性。
“方言是我們的根,是鄉土文化的精髓所在,我們必須意識到,傳承和發展地方語言,是守護地方文化陣地的一場攻堅戰,它與學好普通話不僅不矛盾,而且相輔相成。此外,方言中還有很多智慧和精髓,值得我們去推廣。”馮宮介紹,本次方言活動是臨海市外國語學校瀚文文學社“臨外詩意濃”活動的延續,也是該校語文備課組老師們布置的暑假實踐活動“方言的N種打開方式”的延伸。去年瀚文文學社“臨外詩意濃”活動主推“大雅”路線,今年將主題鎖定了本土方言,走接地氣的“大俗”路線。通過請教地方語言研究專業人士,深入挖掘本土語言魅力,解鎖鄉土文化密碼。
“臨海方言作為府城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讓它從社會中消失。”馮宮認為,我們希望通過舉辦這樣的一系列活動,倡議學生多用方言與家人、親戚朋友溝通,讓臨海方言得以更好地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