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失而復得的意見箱,就是群眾對我們巡察工作最好的肯定。”望著重新掛上墻的意見箱,我的思緒回到了“巡鎮帶村”剛開始的時候。
那是巡察組入駐的第二天,我們剛掛上墻的村(社)巡察組意見箱不翼而飛。“看來村里有人對我們巡察組有抵觸情緒和戒備心理。”組內一位從事信訪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分析。
如何才能解開群眾心中的疙瘩,贏得他們的信任呢?解鈴還須系鈴人。巡察組同志溝通后得出一個結論:只有拿出當場辦、馬上辦的真誠態度,讓村民感受到巡察在身邊、看到巡察成效,才能慢慢卸下心防。
我們與鎮黨委溝通,建議以組鎮聯合的方式開展一次開門接訪、民情夜訪專項活動,排摸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線索。白天,在文化禮堂設立固定接訪點,輪流到崗、開門迎訪;晚上,挨家挨戶夜訪,主動上門、入戶問需。
活動開展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白天接訪點幾乎沒有訪客,晚上夜訪談話,村民也是“報喜不報憂”。“堅持就是勝利,日久見人心。”看到大家情緒低落,組長的話給我們打了一劑強心針。
轉機發生在一次夜訪中。我聽到坐在身邊的村民嘴里嘟囔著:“我們村的村干部在任不作為,反映好多次了都沒答復。算了算了,和你們說也沒用。”
“怎么會沒用呢?你詳細和我說說。”經了解,老百姓口中的這名村干部,無論是出席日常會議,還是開展具體村務工作,都存在由其配偶代理的現象,還有好幾個村干部都這么做,群眾對此頗有微詞。
核實確定相關人員名單后,我們將此事向鎮黨委進行反饋,提出立行立改要求。兩個星期后,有關人員被停職。
綜合群眾來信來訪、鎮干部與我們談話時反映的問題,我們還發現有的村級黨組織缺乏凝聚力和戰斗力。組鎮會商后,鎮黨委決定在全鎮范圍內開展村級“躺平式”干部專項整治行動,對“蝸牛干部”“甩手干部”“守攤干部”等“躺平式”干部進行整治,全面整頓干部作風。
我們前前后后走訪了900多戶村民,大家提出的訴求、反映的問題,我們都向鎮黨委逐一反饋,要求涉及民生實事的當場辦、馬上辦,涉及疑難雜癥的限時辦、承諾辦。
這場作風整治吹暖了群眾的心扉。隨著問題一項一項被解決,堵在老百姓心中的疙瘩也一個一個解開了。半個月后,丟失的意見箱又被村民給掛了回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經過這輪巡察,我更加體會到,巡察的生命力在于以人民為中心,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不高興才是檢驗巡察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隨著巡察工作的不斷深化,我們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做好巡察工作,不斷密切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讓群眾真正感受到巡察的溫度、力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