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的倡導和推動下,浙江啟動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千萬工程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龍頭工程,是造福千萬農民的民心工程,也是鄉村振興的共富工程。在這項偉大工程啟動二十周年之際,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其背后蘊藏的經驗啟示。
人民至上的理念。位于錢塘江源頭的金星村在“千萬工程”的指引下,從臟亂差的空殼村轉變成白墻黑瓦、溪水潺潺的景區村,村民們實現了“空氣也能賣錢”。從決策做出到調研開展,再到政策落地,“千萬工程”始終以民生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飽含總書記深厚的農民情結與真摯的為民情懷,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浙江的生動實踐。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我們應當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高度認識和行動自覺,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行動指引,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傾聽群眾的真實訴求與意見,創新思路破解實際民生難題。
壯士斷腕的決心。二十年前的浙江農村,“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村莊面貌卻不如人意。根據當時省里排摸的數據,全省3.4萬個村莊,人居環境較好的僅有4000個,占比11.76%。習近平在“千萬工程”啟動會上作出明確部署,今后五年,對一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一千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在那個“重城輕鄉”的年代,用5年時間改變農村人居環境的臟亂差,可見決心之大。
久久為功的韌勁。從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的小切口入手,“千萬工程”最終要解決的是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大問題,其取得的偉大成就,離不開廣大黨員干部愈挫愈勇、永不言棄的堅定決心,也離不開浙江人民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的毅力勇氣。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刻領會“千萬工程”的時代內涵,傳承發揚釘子精神,錨定目標狠抓落實,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同時,還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方法,為鄉村振興注入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