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華世外語藝術職業學校的一名李姓同學反映在學校餐廳的飯菜中吃出了一團類似“膠套”的東西,食堂工作人員稱該異物是鴨子的眼球膜,并將相關樣品妥善封存。7月19日,增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檢測情況通報,得出異物高度可能為鴨眼球鞏膜的結論。這次事件吸取了“指鼠為鴨”的教訓,在官方通報中詳細地闡述了檢測的過程和方式方法,有理有據,讓大家信服。兩次與鴨子扯上關系的職校食品安全事件都涉及到政府公信力的問題,作為黨員干部,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始終以人民利益為重,積極履行監管職責,做到廉潔奉公,樹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贏得公眾的信任和支持。
黨員干部應該始終以人民利益為重,保障公眾的食品安全。所謂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關系每個人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生大事。在學校,人民群體的代表是教師和學生這是兩個重要的群體。學校食堂是教師和學生的主要就餐場所,也是教師和學生的第二個家。思想上的松懈,必然導致行動上的落后,對教師和學生健康的不重視也是導致“指鼠為鴨”“指套為鴨”等高校食堂食品衛生安全事件的頻發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點,深刻把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并落實到保障公眾食品安全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
黨員干部應該積極履行監管職責,做到廉潔奉公。此前,江西“指鼠為鴨”事件中,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先是信誓旦旦保證“不是鼠頭是鴨脖”,繼而慘遭“打臉”,表明一些黨員干部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被利益驅使,存在失職失責的問題。如果監管不到位,再完善的法律也無濟于事。對待食品安全問題,應該有警犬般靈敏的嗅覺,不能總是曝光后行動。因此,黨員干部應該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在其位而謀其事,將食品安全問題扼殺在搖籃里。
黨員干部在事件發生后的應對措施也是評估公信力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塔西佗陷阱”時常被人們提起,就是當政府喪失公信力后,無論說什么做什么,人們都會認為它是在說假話、做壞事。比如江西“指鼠為鴨”事件,越是隱瞞真相,越會引發更大的信任危機。遇有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視問題,不愿解決問題。因此,黨員干部的應對措施應該是公正透明的,調查并處理涉事企業和責任人,公開調查結果,依法追究責任,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護,才能讓公眾慢慢恢復對黨員干部和政府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