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承載了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喚起人們靈魂深處的鄉愁。
家鄉的美食,總是讓人親切又熟悉。“臺州府城老字號”里,黃大媽麥鼓頭正是不少臨海人舌尖上的鄉愁代表,讓我們來探訪它地道的制作技藝吧!
在尤溪,麥鼓頭是家家戶戶愛吃的東西。傳統的麥鼓頭餡料只需要簡單的幾樣:咸菜、咸肉、蝦米、蔥花,輔以料酒調味,就成為令人魂牽夢縈的味道。
黃大媽麥鼓頭制作技藝源于清朝年間,祖祖輩輩以此為營生。1983年注冊至今,其憑借古色古香、原滋原味的特色,成為當地知名的地道小吃代表。
洗凈食材,將咸菜、咸肉切碎后與蝦米拌勻,加入調色增香的料酒,麥鼓頭的餡料就做好了。
發好的面團揉捏幾下,一張飽含著純正麥香的麥鼓頭餅胚就做好了。接著,將餅胚做成一個小碗形狀,放上準備好的餡,并把口子收攏起來,就成了一個包著餡兒的麥粉團子。再用手把面團壓平,用搟面杖搟開來,就準備上鍋了。
搟制好的大餅放到平底鍋上,等到底下的一面煎得微黃,就可以翻個身煎另一面。如此翻來覆去幾次,面餅均勻受熱。翻餅的時候,在餅面刷上一層薄薄的水和料酒,麥鼓頭餅面會更嫩更香。
等麥鼓頭煎得兩面金黃之后,就可以出鍋食用了。這麥鼓頭一定得趁熱吃!一口下去,所有食材的香氣撲鼻而來,鮮香的滋味縈繞舌尖。
麥鼓頭的制作手法樸實無華,卻令每個臨海人念念不忘。大家忘不掉的不只是那飽含著家鄉滋味的麥鼓頭,還有童年里村口稱霸的鵝、夏日肆意生長的莊稼,還有和家人一起吃麥鼓頭的美好時光。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難忘的老味道,承載著一代代人的美好記憶。或許它的制作方法很簡單,但是這種味道難以忘懷,且不可替代。無論生活怎樣匆忙,不管游子今日聚與散,家鄉的美食總會讓人停下腳步,為了記憶里那難以忘懷的,麥鼓頭的那抹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