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匯溪鎮山安村的高山鴨蛋成為不少市民朋友圈里的“爆品”,一筐筐鴨蛋從大山里運出,成為餐桌上的一道道佳肴。村民們說,高山鴨蛋如此受歡迎,離不開一個人的努力,他就是市十五屆黨代表、匯溪鎮山安村黨支部書記金正法。
記者見到金正法時,他正蹲在鋪滿稻草的鴨棚里撿鴨蛋。他說,這幾天給鴨子補充了營養,產蛋量不錯,每天都能撿上滿滿的一筐。
匯溪鎮山安村地處山區,生態環境優越。自2008年擔任村干部以來,金正法帶領黨員干部、村民一起種番薯、做豆面,同時通過招商引資等模式吸引市外企業前來參與開發,盤活土地資源。為了讓村民增產增收,2020年年初,金正法自籌資金20余萬元,因地制宜辦起了養鴨場。
金正法告訴記者,養鴨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央視農業頻道的節目,里面講述了一些養殖戶的致富故事,這讓他想到以前有人專門開車來村里買鴨蛋,只是村民養的鴨子并不多,所以鴨蛋經常供不應求。“我就想,既然我們村里的鴨蛋這么受歡迎,那為什么不多養點鴨子產蛋來賣呢?”
這幾年,他采用綠色有機的概念養鴨,利用“無抗”養殖技術,讓山安村的高山無公害鴨蛋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這幾年養鴨子的資金都是金書記自籌的,虧是虧他自己,賺的錢又是給集體。像現在這么冷的天氣,他都住在鴨棚,非常辛苦。”匯溪鎮山安村駐村干部馬招宏說,金正法每個星期聯系黨員和鄉賢,把鴨蛋賣到寧波、杭州等地,幾乎每周都能賣出100多箱,老百姓都稱他為“鴨書記”。
在金正法的帶領下,山安村摘掉了經濟薄弱村的帽子,村集體經濟收益實現跨越式提高,目前村集體經濟收入超60萬元。金正法說:“我們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發展我們山安村的農業品牌。現在,我們山區有番薯基地,有生姜、鴨蛋、豆面、高山大米、高山西瓜這些產品,發展一村一品讓我們村的集體經濟更加殷實了。”
眼下,隨著市黨代會的臨近,金正法開始忙著準備提案。作為基層黨組織書記,他始終把目光聚焦在賦能鄉村振興、助力“三農”發展上,先后多次組織座談會,邀請村里的黨員、村民代表一起討論,聚焦村民關心關切、急難愁盼問題。
“像現在,我們比較關心村里的老齡化問題。村里老人多,勞動力不足,我們想學習借鑒其他地方,建設山地農用小火車軌道,方便農用產品上下運輸,促使老百姓增收增效,也希望這個問題能得到幫助。”金正法說。
在金正法看來,黨代表不僅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職責,他將不負組織的重托、群眾的厚望,用行動踐行一名黨代表的使命和擔當,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帶領山安村老百姓走上共同富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