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旅行的打開方式有許多,有人喜歡日行2萬步的“特種兵旅游”,有人青睞舌尖帶動腳步的“尋味游”,也有人選擇走進博物館、藝術館和紀念館慢品細游,沉浸式感受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精神氣質(zhì)。
千載州府風韻,臺學文脈流徽。春節(jié)期間,臨海的許多博物館、藝術館、紀念館都開門迎客,人流云集,為市民和游客獻出一道“文化大餐”。
尋“龍”打卡 花式迎春年味濃
臨海市博物館作為國家二級博物館,文物收藏量在浙江省內(nèi)地方博物館中居于前列。館內(nèi)設有歷史、翼龍、民俗、盧樂群藝術館四個常設陳列和兩個臨時展廳。
甲辰龍年,打卡“龍”元素成了春節(jié)假期的新時尚。許多親子游家庭聚集在博物館的翼龍廳,開啟一場遠古探秘之旅。“在這里看見了許多翼龍化石,聽見了模擬的翼龍叫聲回響在仿真樹林里,還知道了原來我們臨海是中國翼龍之鄉(xiāng)。”小學生陳琰開心地說。
“尋龍訣”“尋龍日記”等互動體驗也在這里精彩開展,還有3D自助打印“可以吃的文物”,讓歷史變得有趣、有形,使博物館與公眾之間發(fā)生共鳴、產(chǎn)生互動。
臨海市博物館館長陳引奭表示,春節(jié)期間,臨海市博物館日均參觀量近8000人次。“原計劃初一初二是閉館休息的,許多市民、游客來電說想來逛逛,我們就決定開館,讓大家不枉此行。”
非遺年俗 互動體驗感拉滿
除了欣賞館藏的珍貴文物和藝術品,不少博物館還打出了一套“文旅組合拳”。紫陽街上的張秀娟剪紙博物館,游客在此不僅可以欣賞巧奪天工的剪紙藝術,還能上手體驗非遺剪紙的獨特魅力。
春節(jié)期間,張秀娟剪紙博物館參觀量突破3萬人次。“我們推出了龍年剪龍的體驗,設計了5種難易程度不同的龍,適合各年齡段的游客體驗,深受大家好評。”省級非遺“臨海剪紙”第二十二代傳人楊雨瀟說,游客可以通過參觀和學習,了解臨海剪紙,學習技藝,體驗年味,剪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幾天前,張秀娟剪紙博物館還登上了央視《新聞聯(lián)播》。楊雨瀟表示,接下來還將在傳承和傳播上繼續(xù)努力,以紫陽街為強有力的窗口和平臺,讓臨海剪紙走進學校、社區(qū),走向海外,向世界傳播臨海文化。
鬧中取靜 “小眾館”有“大乾坤”
筷子博物館位于紫陽街輔街的二樓,平日里大多是慕名而來的游客,給人大隱隱于市的感覺。豐富的筷子藏品,琳瑯滿目的筷籠,讓大家驚嘆喧囂鬧市里,小小筷子竟然承載著那么深厚、悠久、豐富的中華民族飲食文化。
“筷子博物館讓我們大開眼界,各個朝代的不同筷子讓我們感受到歷史的變遷。同時,那么多工藝運用在筷子上,更讓我們?yōu)橹腥A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感到驕傲。”上海游客王小姐說。
同樣位于鬧中取靜處的,還有赤城路11號B樓的壹號美術館,那里正在舉辦《你好2024——新年藝術裝置展》。再見2023,你好2024。作者以臨海剪影為媒介,為大家留住一部分的2023,邀請大家一起重溫過去一年,稍作停留,然后重新和這個世界打招呼。
春節(jié)期間,那里還舉行了5場陽臺音樂會,悠揚的手風琴獨奏總能讓路過的游客尋聲而來,駐足聆聽。策展人小魚說:“春節(jié)期間,人流量比平時多了5倍以上。很幸運,藝術展和音樂會讓許多年輕游客和我們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