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衣香滿路,移步襪生塵。”古往今來,衣裝都是女人外在美的包裝與再造。比起護膚、化妝,換上一件漂亮衣服是女人取悅自己最簡便有效的方式。
對于女人而言,衣裝似靈魂的外殼,它不僅僅是一種服飾,更是內心深處對美的理解。80后時尚品牌主理人沈青青就用20年時間以布料為語言表達自己,用熱愛注解美麗事業,讓服裝成為自己最好的名片。
以美開始帶著夢想上路
“愛美,是女性的天性。”沈青青說,我只是想把它變成我自己的事業。
39歲的沈青青有著時間歷練的沉穩和敏銳,特別是說到自己的服裝店,熱愛從眼神里噴薄而出,很能感染人。
和很多“半路出家”的故事不同,沈青青對時尚服裝喜愛的種子早在兒時就種下。
沈青青出生在臨海一個普通工薪家庭。母親是位天生愛美的女性,無論工作有多忙,她總會自己挑選布料去定制衣服,把孩時的沈青青打扮得很漂亮;父親則是一位對事業特別執著的人。在沈青青的身上,兼備了父母親性格中的這些特點。
才八九歲的小青青就已經流露出了服裝設計方面的天賦。當別的小朋友還抱著玩具愛不釋手,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盒針線已經足夠沈青青“玩”出無窮樂趣。她總會將母親買給她的衣服重新設計一番,鑲上漂亮的花邊或是加點小點綴,她享受這種“創新”給她帶來小小的成就感。
19歲那年,還在讀大專的沈青青,說服了父母,在東湖小商品租下了一個10平方米的小店面。“當時的想法很簡單,不計較盈虧,只是想嘗試一下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
很多賣服裝的都覺得,服裝店最難的就是找貨源,沈青青也一樣。她說,沒有人會告訴你貨在哪里,為了尋找物美價廉的貨品,她一開始就像個無頭蒼蠅。周末、小長假學校放假就跑遍杭州、廣州大大小小十多個市場,從中篩選最適合自己的貨源。
憑借著對服裝獨特的搭配眼光和品位,沈青青的小店很快便有了人氣。大專畢業后,她也成了不折不扣的服裝人,每天理貨、搭配、拍照一樣不落。
一間小店并困不住她的野心。
沈青青一直覺得在服裝領域做專做精,就要從0起步做到100+。為了給自己“充電”,她前往深圳、上海求學,她想系統汲取大城市的美業經驗。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培訓,沈青青成功從一個愛美的“小白”蛻變成了一位懂美的“大咖”。
學成歸來,她學以致用,將她的時尚版圖不斷擴大。小店面搬到了鬧市,很快又從100平方米的獨立門店升級到400平方米的國內外設計師品牌店。
有人說,沈青青是幸運的,剛好趕上服裝行業的好時候。可筆者倒覺得,她的成功,絕非“偶然”可以形容,也絕非“幸運”可以概括。也許如她所說:“只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會有收獲的時刻。”
因衣懂人讓服裝鏈接不同場景
“女人,只有魅力,沒有年齡。”從業二十年來,沈青青帶著對服裝時尚熱愛的初心,立志為更多新時代女性帶去獨具風格的品牌著裝新體驗。
“衣服是為幸福生活助力的。”一直以來,沈青青對于流行的走向總是有著敏銳的嗅覺。她常常會把店里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引導顧客發現服裝的美。
女性三千面,沈青青想照顧她們的每一面。性格強勢的顧客,她會選擇軟面料、淡色系服飾搭配軟化,職場女老板,則用硬面料、大色款服飾給人力量感…… “真正富養自己,要從照顧自己的情緒開始,我要做的,是通過衣服放大每個顧客的優點,讓她欣賞自己。”
生活中,沈青青是很多人信賴的形象顧問,要去開會怎么穿,要去參加活動怎么穿,要去約會怎么穿……對于沈青青來說,服飾的美,從感受人的“弱”到綻放人的“光”,與其獨樂樂還不如眾樂樂。她希望通過衣服的療愈功能,讓顧客發掘自身本就具有的特質。讓鏡子里的“她們”從拘謹到自如,一點一點發出光來。
持衣守心承古融新“潮”前走
從賺錢到做事,讓創業實現“轉型升級”。
一直以來,沈青青敢于做各種嘗試。在她看來,多年的服裝生意,更多是謀生手段,滿足自己的生存需求。現在,她想在創業中融入更多思考,從“簡單賺錢”變成“認真做事”。
去年12月,一場特別的時裝秀亮相臺州府城墻之上,而沈青青正是這場恢弘大氣的時裝秀的策劃人。這場借景巾山、以江南長城為幕的時裝盛宴,是源自10多年前,沈青青從雜志上看到頂級品牌FENDI在北京的萬里長城上的時裝匯演受到的啟發。
“那時我就想,我們臨海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讓中西相融的服飾游走在古城墻間,可以起到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也可以讓人更加駐目臨海文化的開放性。”沈青青說,服飾本就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展示著幾千年來沉淀下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精髓。當下,隨著“新中式”的屢屢出圈,她考慮在紫陽街開一間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國風服飾館,展示國內多個“新中式”風格設計師品牌服飾。“古街、古韻映襯的新國風,在古與今、守與創之間激活年輕人的文化基因,那服飾賦予的不只是穿那么簡單了。”
從市場里的“時尚搬運工”到時尚品牌主理人,單槍匹馬闖出一片天的沈青青似乎是在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你足夠努力,哪怕是再大的夢,也總會有它實現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