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臨海監獄收到了一份快遞,里面裝著的是罪犯董某家屬寄來的感謝信與錦旗。“這是近兩個月來,我們收到的第四面錦旗。”民警許瀟瀟說道。作為監區教導員,在他的組織下,省臨海監獄建立起了一支凝聚青年力量專注于罪犯矛盾化解工作的民警隊伍——“可燃冰”攻堅隊。
外觀似冰,浴火即燃,這是可燃冰的特征,也是這支“可燃冰”攻堅隊的特征。攻堅隊中,35歲以下青年民警達35人,面對囚子冰冷的內心,隊員們深化罪犯矛盾訴求多元化解,用心用情深耕修心教育,始終以熱血警魂融化高墻寒冰。這一面面錦旗,訴說著“可燃冰”攻堅隊民警無私奉獻、挺膺擔當的故事。
一份來自東北的“神秘快遞”
“可燃冰”成員徐端揚說,董某家屬送的這面錦旗,是他工作以來收到的第一面錦旗。
罪犯董某有一雙49碼的大腳,沒有合適的囚鞋成了他的心結。徐端揚發現董某走路的姿勢有異樣,找到他詢問原因。“因為我的腳太大了。”董某不好意思地說出了自己的“病因”,不合腳的囚鞋導致他病情反復。了解情況后,徐端揚與“可燃冰”攻堅隊其他成員一起聯系家屬,為董某購買了合腳的鞋,這雙49碼的大腳才有了“著落”。
讓董某感動的不僅是幾雙新鞋子,他更想感謝的,是“可燃冰”民警用心用情給他帶來的新生希望。
“可燃冰”攻堅隊查閱檔案時發現,董某在看守所羈押表現鑒定表的表現為一般,但綜合評定表中的表現一欄卻是優秀。“一般”與“優秀”在減刑呈報工作中有著巨大差別,對董某來說至關重要。了解情況后,“可燃冰”攻堅隊與看守所民警耐心溝通,歷經兩個多月時間,根據董某看守所一年的月評表分數推算確定他的表現為優秀后,看守所及時修改了看守所羈押表現鑒定表。董某得知這個好消息,對著民警謝了又謝。
“希望孩子成為像‘可燃冰’民警一樣的人”
“在監獄的服刑經歷,讓我在迷惘之際掃清陰霾,更加明確未來人生的方向。”近日,刑滿釋放人員袁某來到省臨海監獄,送來了寫著“情暖高墻春風育人恩情似海浪子重新”字樣的錦旗。
在服刑改造期間,袁某不適應監獄改造環境,對民警的管教有所抗拒,遲遲進入不了改造狀態。一天晚上,袁某和同犯因為口角發生沖突,“可燃冰”攻堅隊民警周超及時介入化解矛盾,秉公執法和暖心開導收獲了袁某的初步信任。此后,周超一次次耐心的談話使袁某逐漸敞開心扉。找到改造方向的袁某之后表現逐漸向好,通過努力順利獲得減刑。
“浪子回頭,我決心徹底摒除各種惡習,給自己的孩子做個榜樣,希望他能夠成為像‘可燃冰’民警一樣,專注工作、樂于奉獻。”袁某緊緊握著周超的手鄭重說道。
陳老太與孫子的心愿
“您好,請問您找哪位?”近日,一位老人拿著一面錦旗來到省臨海監獄,引發民警的一陣疑問。當談及老人的孫子溫某時,大家恍然大悟。
罪犯溫某在省臨海監獄服刑改造,面對漫長的刑期,一度失去了改造的信心和勇氣,常常不服管教,我行我素。面對棘手情況,“可燃冰”攻堅隊民警應湘臨組織召開專題分析會。原來,溫某父母離異,從小由祖母一手養大,因此他早早混跡社會,沾染一身惡習,性格偏執,價值觀扭曲。
“先談心、再攻心、后修心,總有方法能轉化他。”“可燃冰”攻堅隊針對溫某制定了一套轉化方案。經過多次談話,應湘臨逐漸察覺到,溫某時不時會提起自己的祖母陳老太,且兩人已多年未見。“可燃冰”攻堅隊以此為切入點,著手安排這對祖孫的“線上會見”。由于祖母文化程度低,不會操作視頻電話軟件。“可燃冰”攻堅隊民警與當地司法局溝通合作,前往溫某家中幫助陳奶奶學會使用視頻會見軟件,幫助這對祖孫實現線上“團聚”。
“奶奶!”當溫某在屏幕前見到多年未見的祖母時,頓時淚流滿面。得知這場會見是在民警的安排和幫助下才得以實現,一向倔脾氣的溫某不停向民警表達感謝。在應湘臨的耐心教導下,溫某逐漸轉變,近半年來改造表現不斷向好。他說,他知道祖母還在等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