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您提供的線索,我們會盡快調查核實!”近日,市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負責人吳加彪接到了志愿者老顧的電話后,對他表示感謝。
老顧名叫顧余興,今年七十有余,最喜歡與野生植物打交道,是中國植物圖像庫認證攝影師,也是一名熱心公益的志愿者。擔任公益訴訟志愿者近3年時間,他為檢察機關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公益訴訟線索。
據介紹,公益訴訟是檢察機關一項全新的職能。近年來,為破解監督領域眾多、案件線索來源單一、辦案人員專業知識欠缺、監督力量不足等制約瓶頸,市人民檢察院通過邀請志愿者參加專業咨詢、檢察聽證、跟蹤觀察、整改評估等,辦理了一批案件,逐漸形成了多方參與、共治共享的公益保護新模式。
吳加彪告訴記者,2022年7月以來,隨著“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在全國推廣運行,志愿服務與檢察公益訴訟的“化學反應”越來越強烈。截至目前,我市已有30余名“益心為公”志愿者登錄“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并完成注冊,“益心為公”志愿者提報損害公益線索10余條,參與辦理公益訴訟案件20余起,成為臨海檢察機關檢察公益訴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去年,市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一起古樹名木保護公益訴訟案件,從線索發現到案件公開聽證,都有志愿者全程參與。
“多一個志愿者就多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多一雙公益服務的手。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我們之間的‘化學反應’會越來越融洽,為守護人民美好生活迸發出更強大的光和熱。”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龐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