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沒有哪種美食能像麥蝦那樣,深深地烙印著“臨海”的印記,與“臨海”緊密相連,鑄就了一個獨具特色的品牌,享譽四方。的確,唯有麥蝦,方能如此!
多年來,從臺州本土到寧波、杭州乃至上海的街頭巷尾,“正宗臨海麥蝦店”的招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門庭若市,蔚為壯觀,真正詮釋了“臨海麥蝦,席卷江南”的盛況。在江南面食的百花園里,上海人津津樂道的陽春面、杭州人念念不忘的片兒川,或許在臨海麥蝦面前,都黯然失色。稱麥蝦為江南面食之瑰寶,絕非虛言。
麥蝦,這道集江南面食精粹于一身的美味,其制作工藝考究,將麥粉與清水、雞蛋巧妙融合,攪拌成細膩粉漿。此漿非同小可,需以筷子插入不倒為度,緩緩注入少許清水,恰至漿面,名曰“養(yǎng)漿”。待蘿卜絲、筍絲、香菇、肉絲等食材炒香后,加水燒開,大廚便以嫻熟手法,左手穩(wěn)捧漿碗,右手持刀,沿碗口輕割粉漿入鍋。瞬間,粉條在沸水中翻滾,化作既非面條亦非粉團的奇妙形態(tài),形似游蝦,故得“麥蝦”之美名。若再添鮮蝦、鮮蟶或蛤蜊等海鮮,出鍋時撒以蔥蒜,一碗熱氣騰騰、引人垂涎的絕妙佳肴便告完成。
未知其味,先聞其香,醇厚濃郁,令人垂涎欲滴。上桌觀之,湯稠色濃,面食的暖色與海鮮的鮮美交織,條條麥蝦宛如游蝦戲水,或躬或躍,碗中生機盎然。入口一嘗,勁道與滑爽并存,既有面食的豪邁,又兼江南調料的細膩,一碗之中,盡顯江南飲食文化的繁復與精致。更有食客偏愛添上半勺拉牛油、蒜末,瞬間將美味提升至新高度,令人回味無窮。半碗落肚,食客們或解衣敞懷,或拭汗微笑,盡享酣暢淋漓之趣。
對于麥蝦,外人或許輕描淡寫,以為不過是北方面疙瘩與刀削面的變種。實則不然,臨海麥蝦,較面疙瘩多了幾分精巧,比刀削面多了幾番匠心,湯水間流淌著臨海人的細膩與周全,山珍海味,無一不備。至于“麥蝦”之名,更是意蘊深遠,有人說,僅此二字,便足以映照“千年臺州府,滿城文化人”的風雅。試想,若生于北方,或許只能落得“刀割面”“疙瘩面”之類的俗名,怎及我“麥蝦”之名,詩意盎然,擲地有聲!
且不論其名之美,單論其制作手法,也較刀削面、拉面等名面更顯從容不迫。大師傅手捧大碗,白刃輕揮,碗隨手動,麥蝦如珠玉跳躍入鍋,宛若水中精靈,靈動非凡。更有文人墨客,面對此景,不禁吟詠:“一片兩片三四片,落入湯中皆不見,麥蝦千姿態(tài),香飄滿人間。”這正是臨海麥蝦獨特魅力的生動寫照。
臨海麥蝦,這道集美味與文化于一身的江南佳肴,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食客前來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