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第四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名單正式公布,我市紫陽街赫然在列,又一次走上全國舞臺。
踩著“縣域文旅熱”的風口,我市多次迎來高光時刻,接住“潑天”流量,成為全國文旅界的一匹“黑馬”。緊跟“縣域經濟熱”的趨勢,文旅業推動了城市的生態重構,在文化傳承、產業重塑、共同富裕等方面,為我市帶來了一場深刻嬗變。
人氣旺了,百姓腰包鼓了
據業內分析,一個旅游業能帶動10%就業,撬動90%住宿業、80%客運業、60%餐飲業。這樣的帶動效應在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得到生動印證:2024年,景區涌入2345萬人次游客,多次位居品牌傳播力榜單全國前列,直接帶動文旅消費約85.31億元。
“5年前古城范圍內僅有五六家住宿業態,現在算上酒店、民宿、網約房,已有510多家。”臨海市民宿協會會長鄭羽良親歷了行業的“爆發期”:“保守估計,住宿業從業人員至少1萬人。”
九九海苔餅負責人管益暉也深有同感:“景區里像我們這樣的糕餅店開了40多家。記得20年前,我爸3天也賣不到300元,現在平均一天能賣七八千個,遇到重大節假日銷量還能破萬。”
文旅的持續出圈,也吸引了國潮文創、旅拍寫真、劇場展館等業態扎堆入駐,還催生出了景區NPC、文創設計師、平臺運營師、街頭藝術家、探店博主等新職業,創造了保潔、導游、安保、司機等崗位缺口1000多個。店鋪房租也較3年前漲了5倍,老百姓輕輕松松就嘗到了“流量變現”的甜頭。
文旅紅利還不斷從核心景區向外溢出,前有大學生“特種兵”拉著行李箱“潛”入街頭巷尾的“蒼蠅小館”,后有游客用腳投票,“攻陷”人民路海鮮一條街,現在又切換深度游模式,“挖”出了江南·溪望谷親子游、杜橋國際眼鏡城配鏡游、括蒼日出游等個性化路線。
文化活了,城市韻味濃了
“咱今兒來講抗倭英雄戚繼光的故事。”在紫陽街243號大書場茶館,一場“講大書”喚起了老臨海人的集體記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邊聽說書人“講大書”邊喝茶聊天是當地人的休閑方式,茶館也因此有了“大書場”的別稱。
為何要恢復這段記憶?原來各地都在文旅賽道上“花式內卷”,我市堅持把文化資源作為最獨特且無法復制的核心密碼,從千年歷史底蘊里提煉出了一套自己的“文化打法”。
從一開始創建國家5A級景區,就秉持“主客共享”理念,留住2.8萬名原住民,守住原汁原味的人文味和煙火氣。隨后又打出“千年臺州府,江南大宋城”文旅品牌,深挖宋韻、抗倭、戶外運動三大文化內涵,啟動“臺州府城老字號激活復興”等行動,布局11家主題博物館、8個文化陳列館、6家非遺展示館,持續打造臨海獨家文化記憶。
正因如此,景區內人文細節隨處可見:城墻上的3D光影秀,讓人夢回戚繼光抗倭的烽火歲月;穿過大宋群相譜,30余位宰輔的風采盡數重現;走進梅浦窯宋韻生活館,便可照見臨海青瓷文化……
在游客眼里,文化活了,通過建筑可以觸摸歷史,通過演藝活動可以體驗宋韻之美,通過居民的窗戶可以感受鮮活的人文魅力。
對于原住民來說,生活的韻味也更濃了——從實施“三線入地”、廁所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居住條件有了質的飛躍,再到引入文藝團隊、打造“墻根舞臺”,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富了。
名氣大了,發展機遇多了
蛇年春節前三天游客超60萬人次,穩居全國古城古鎮類5A級景區榜首,整個假期省外游客占比約25%,多日游游客超40%,臺州府城的名氣打響了,我市也已成為聲名在外的旅游目的地。
數據之外,還有更深遠的變化:畢業于法國的舒坦博士以首席文旅運營官的身份入職社發集團,填補了文旅產業高層次人才的空白;去年我市舉辦了官方國家級賽事2項、省級賽事7項、商業性賽事2項,各類全民健身賽事近450場;國內頭部文旅企業祥源控股集團與我市簽署全域旅游合作開發協議……
無論是人才奔涌、賽事營城,還是資本搶灘,都說明臺州府城既有“一業興百業旺”的帶動力,也有“一業興百業來”的影響力。近年來,我市先后落地了狀元樓演藝、府城城墻燈光秀、大視聽產業文化園等文旅投資項目28個,完成投資額超30億元。
“現在外出招商我們都會亮出5A這張金名片,除了產業基礎、營商環境,文旅是我們最亮眼的加分項。從去年的趣云、至晟微到今年的天易合芯、迦美信芯等一批總部搬遷項目入駐,說明歷史文化底蘊也已成為吸引戰新產業的一個關鍵因素。”臨海數字經濟招商專班負責人于杰介紹。
乘著當紅之勢,我市正加速推進旅游集散中心等項目建設,聯通一江兩岸,拉開臺州府城的文旅框架;提速文體中心、華僑希爾頓酒店、熊出沒酒店等項目,進一步完善城市文旅配套;實施“臨海村游”計劃,推進括蒼云徑、溪山有道等項目,打造“引爆城區、做熱鄉村、四季可游、各業融合”的大文旅圖景,全力構建“5A引領、5星閃耀”文旅格局,不斷提高縣域文旅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