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再往下一點。剪下來的枝條不要浪費,拿去扦插,還能培育一株新苗。”喚醒土地最好的方式就是耕作。近日早上9點,位于永豐鎮留賢村內的集果地家庭農場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農場負責人馮逸正手把手教授村民如何給黑莓疏枝。在與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老農民們面前,這位皮膚黝黑的80后絲毫不怯場,講起自家果樹來頭頭是道。
“小馮人不錯,腦子靈活,有技術、有門路,這兩年在村里搞小水果種植,把我們也帶起來了。”村民陳大叔是集果地家庭農場的得力助手,他告訴記者,這里70余畝的大棚內種有各種藍莓4000多株。平時他幫著馮逸一起打理,一天工錢有180元,在家門口就能多了一份穩定收入。今年農場新引進了300棵黑莓試種,馮逸時常念叨著“黑莓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好”,于是陳大叔趕緊跟著學習新技術,想著等農場試種成功,就引種到自家田里。
在村民們的心中,馮逸是個多面手。今年40歲的他,是一名退伍軍人,干過特警,也在多個行業創業打拼過。2023年,他選擇和伙伴組團重新出發,一頭扎進鄉村深耕農業領域。走遍了臨海的鎮街,他們團隊一眼就相中了永豐鎮的好山好水,承包了70余畝土地經營起了自己的“莓果事業”。
“藍莓在臨海有比較好的種植基礎、市場前景,今年是引種后結果的第一年,初果銷售額就有20多萬元,已經大大超過了團隊預期,接下來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好。”看著眼前的農場,馮逸打開了話匣子。他說,別看果園規模不大,但團隊已經先后投入300余萬元。為種出品質好、受市場歡迎的藍莓,他們每年都會到遼寧、云南等地,學習智能水肥一體化控制、全基質無土栽培等先進大棚種植技術,團隊成員還考取了農技資格證書,與省農科院專家建立了長期技術合作關系。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他們開發了低配版的水肥一體化控制灌溉系統;研發出藍莓種植新型基質,不僅極大地提升了藍莓果實品質,還將采購成本從原先每噸2400元壓減到了每噸300元。除了藍莓,農場里目前還有樹莓、桑葚等近30種莓果品類。“現在,我是越干越有信心。”馮逸說。
半路出家的小伙子,為何能如此堅定地扎根在村里搞農業?除了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度認可,還有就是政府給出的幫扶“組合拳”讓他的團隊感到安心。
“農業回本至少要有2年的周期,時不時還會遇到許多問題,但是每當遇到難題想放棄時,永豐鎮、市里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就會像及時雨一樣出現。”馮逸說,每年市、鎮兩級都會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幫助團隊成員掌握種植技巧。當遇到資金缺口時,永豐鎮“新農人”貸款政策幫他渡過難關。平時,鎮里還會不定時舉辦“新農人”“幫農客”的聯誼活動,為大家提供交流、合作的平臺。這些實打實的舉措,都是他能在進村創業浪潮中快速成長的有力托舉。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個人發展的過程中,馮逸不忘承擔起帶動鄉村振興的社會責任。截至目前,共有6名村民在馮逸的農場里務工。藍莓上市時,馮逸還主動到農戶家收購藍莓,幫助大家打開銷路,直接幫助10多個種植戶今年增收40多萬元。接下來,集果地家庭農場將參與該鎮農合聯的黨建聯建項目,通過探索“強村公司+村集體+農戶”聯營模式,采取“保底+分紅”機制,共建“莓果樂園”項目。預計藍莓年產量將增加至7萬公斤,采摘期能創造靈活就業崗位4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