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春遇見故土,當才華對接機遇,一場臨海與人才的“雙向奔赴”由此上演。8月8日上午,2025“青雁歸航·筑夢府城”活動在溪望谷共富學堂舉行,吸引了百名臨海籍青年、省內外高校代表和本地企業代表共赴邀約,為千年古城注入蓬勃青春活力。
現場,我市與齊齊哈爾大學簽約設立引才聯絡點,3名“臨海市青年引才大使”獲頒聘書,臺州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同步揭牌。這是我市持續構建“高校—城市—產業”人才輸送“快車道”的生動實踐。
目前,我市已建立了1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9個博士后工作站、100余項“500精英”創業創新項目,并與27所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年均推動50余項科研成果落地轉化,人才匯聚的“強磁場”效應持續凸顯。
日益完善的人才成長舞臺,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歸巢筑夢”。90后創業青年潘曉龍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將家鄉的荒溪野徑打造成年接待量超5萬人的“野山浪客·光明溪谷”戶外生活體驗點,在青山綠水間蹚出鄉村振興共富路。現場,他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歷,講述了家鄉引才留才的獨特吸引力。
“當時回鄉創業,就是看中家鄉有更多發展機會。做光明溪谷項目時,不僅政策給力,鎮領導支持力度也大,別人要一年完成的事,我們一個月就搞定了。”潘曉龍的話里滿是對家鄉的認可,“希望能結合更多鄉村資源,讓游客體驗到更多的戶外樂趣。”
活動現場發布了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禮包”,偉星、吉利、永強等本地龍頭企業也帶來了眾多優質專屬崗位,通過面對面的精準推介,架起了求職直通橋梁。臨海籍復旦大學藥學專業學生王騰斐對此感觸頗深:“家鄉的華海企業與我的專業高度契合,還有政策指導、就業補貼等全方位扶持,我感受到滿滿的引才誠意。”
活動后,青年們走進溪望谷實地考察,沉浸式感受這片熱土的創業活力。“臨海對青年大學生的扶持力度很大,那些打卡點特別懂年輕人的想法,感覺特別有活力。”大學生黃暄婷表示,臨海的創業環境對青年有很大的吸引力。
接下來,我市還將推出高校求職行、公益招聘月等活動,增強臨海籍青年人才對家鄉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持續引聚他們回鄉創業就業。
“臨海比任何時候都渴求青年力量。”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委書記、局長董志慧表示,“我們將以最大誠意、最優政策、最好服務,讓臨海成為青年人才才華得以落地生根、夢想能夠開花結果的沃土。”
這場以鄉情為紐帶的“青雁歸航”活動,搭建起了青年與家鄉深度連接、雙向奔赴的堅實橋梁,將為千年古城的繁榮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