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是一座城市生命力的代表之一。在臨海,聲音是具象的。它是清晨走街串巷的叫賣聲,是紫陽街里永不停歇的腳步聲,還可以是方言夾雜著普通話的“白搭”。高低起伏的音樂聲,是臨海有別于他處的特色。從江南越劇到流行歌曲,從街頭歌者到小眾樂隊,構成臨海一道別樣的風景。
以音符的律動引起情感的共鳴,是時代所需。今年夏天,靈湖廣場上一場露天的五月天歌友會,將臨海的話題度再次拉滿。來自市內外的“五迷老師”們手持應援物,映著湖光山色,在晚風里歌盡熱愛。“生命力”滿滿的場景,贏得了線上線下的高度點贊,甚至還被催促“下一場”。
帶著時代色彩的音樂,往往也承載著許多隱秘的故事和難忘的記憶,音樂時常能托起在生活中沉底的人。一場歌友會,聚集的不止是熱愛,更多的是讓沉寂的心靈再次鮮活躍動,找回深埋在時光之下的青春味道。
用情感的共鳴繪就文旅的新景,是發展所向。在臨海,音樂并非曲高和寡的存在。崇和門廣場是越劇“發燒友”的根據地,繼“五月天”后,“林俊杰”靈湖歌友會接踵而至,更別提紫陽街上常年駐扎的街頭音樂人、城門下的“網紅詹大爺”。夜幕下的臨海,是名副其實的“愛樂之城”。而這些草根舞臺,也正逐漸成為市民、游客喜聞樂見的文旅新景點。
善于把握風口的臨海,近年來積極打造特色文旅IP,將“音樂”與山海資源緊密結合,作為競跑文旅下半場的新引擎。括蒼山上的星空音樂節,讓你聽到的是歌聲,也是臨海的風聲;江南·溪望谷里的鄉村音樂會,讓你感受到的是節奏,也是溪水的潺潺;紫陽劇場里的揚琴獨奏,讓人沉醉的是高雅的器樂,更是臺州府城兼容并蓄的開闊。
眾多事物之美在于井然有序,但文旅的魅力恰恰在于打破這種秩序的“不完美”。臨海用音樂證明:文旅融合的核心,不是資源的堆砌,而是情感的共鳴。這種共鳴,讓文化可觸摸、讓歷史可對話、讓山海可歌唱,最終讓一座千年古城,在當代人的心中奏響最動人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