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晨光初露,臨海市括蒼鎮“共富工坊”已是一派忙碌景象,工人將新鮮制作的括蒼豆腐打包發往上海;山間的“石頭咖啡”滿屋飄香,主理人應斯琦一邊招呼客人,一邊準備當天的直播。
剛剛過去的“雙節”假期,括蒼鎮累計接待游客近5萬人次,帶動文旅消費超50萬元。
當下括蒼山的生動場景,正是括蒼鎮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鮮活寫照。“我們堅持黨建引領,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把山水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和百姓共富的動能。”括蒼鎮黨委書記李振華表示。
云徑為鑰
從“無序生長”到“精耕細作”
10日一早,括蒼山頂挖機轟鳴、工人忙碌,土石方工程正在加緊施工。
“云徑項目是我們鄉村振興的希望之路。”括蒼鎮黨委委員、常務副鎮長謝鵬翔介紹。作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這里以“云海、日出、星空、霧凇、風車”五大景觀聞名。然而,過去受制于基礎設施薄弱、業態零散等問題,綠水青山長期“沉睡”。
2022年,括蒼以云徑破題,開辟了一條生態文旅融合實踐的新路徑。項目總投資5.7億元,規劃總面積15.15公頃,圍繞“徒步、溯溪、越野、露營、騎行”五條旅游主線,布局14個子項目,重點發展高山觀光度假、休閑游樂、運動露營等旅游功能,打造全域旅游生態示范新標桿。
建成后,山門、括蒼苑停車場以及接駁大巴將大大緩解交通壓力,高端酒店、高空無動力樂園、星空圖書館等體驗型項目將全面提升游客停留時間和消費水平。預計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萬人次,新增就業崗位200余個。
云徑不僅是物理通道,更是發展邏輯之變——從零散開發到系統運營,從低效利用到精細管理,生態資源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綠色資本”。
賽事為媒
從“戶外流量”到“活力經濟”
如果說云徑是括蒼的“生態底色”,那么賽事則是激活人氣的“關鍵變量”。近年來,括蒼鎮創新“賽事+”模式,以“精品賽事”撬動“文旅產業”,走出了一條“以賽興旅、以賽促產”的振興新路。
“這是我們第三次帶孩子來參賽,這里的自然環境越來越好,服務也越來越專業。”來自杭州的參賽選手家長劉女士說。今年7月,第三屆少年括蒼障礙挑戰賽吸引近千名小勇士參賽,帶動4000余人次游客擁入,周邊民宿一搶而空,農產品銷售額增長3倍,全鎮文旅收入增加近60萬元,以親子越野為媒介的家庭社群經濟模式在括蒼逐步形成規模。
在賽事流量的驅動下,營地、民宿、農家樂、市集等業態不斷涌現,括蒼鎮正通過一場場高質量戶外運動賽事,將山水之美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共富動能。
“通過‘賽事+’模式,我們實現了從‘辦賽事’到‘興產業’的轉變。營地、民宿、農家樂、市集等業態蓬勃發展,賽事成為引流入口、社群媒介與共富引擎。”括蒼鎮宣傳委員趙佳薇說。
組團為徑
從“單打獨斗”到“集群發展”
在新樹坑自然村,有一家“石頭咖啡”,它不僅販賣咖啡,還通過鏡頭“販賣”括蒼的好山好水,如今更是與黃石坦村民宿集群聯動,形成“運動體驗+餐飲住宿+文旅消費”的一體化服務鏈。今年“雙節”假期,這家店日均營業額超5000元。
無獨有偶,小海門村曾經閑置的濱水土地,變身為集戶外運動、自然教育、體能拓展于一體的綜合性親子度假目的地;張家渡百年老街借助“美麗城鎮”建設契機煥新成為業態集聚的融合性街區;方溪村水上樂園、大樹廣場等標志性形象不斷出新,加速蝶變為親水運動休閑地;新完工的“云味括蒼”展銷中心直播間正將無數括蒼好味推介至全國各地……
山水無界,發展亦然。一場以“溪野括蒼”為名的片區組團共富實踐正在生動演繹。括蒼鎮深化黨建聯建,打破村域壁壘,整合全域資源,統一規劃布局,精準打造親水運動、云味展銷、親子休閑三大區塊,實現“發展共謀、規劃共繪、資源共享、產業共興、品牌共塑、服務共推”的全面抱團。
(來源:《臺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