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卡時甜言蜜語,退款時拒人千里。“預付式消費”有利于商家回籠資金和鎖定客戶,同時為消費者提供一些優惠及便利,但商家經營不善圈錢跑路、服務質量縮水變質、霸王條款、收款不退等問題成為消費的堵點和痛點。近日,市人民法院就審理了一起涉及預付式消費的服務合同糾紛案件。
“充值18888元購買店鋪金卡,剛才享受的服務項目可以免費送!”“再充值30000元,升級到鉆石卡,可以贈送華為手機!”去年10月,胡女士在美發店的一次次誘導中逐漸跌入“美麗陷阱”。等充錢后發覺不對的胡女士要求退款時,卻被店鋪告知“補齊費用至整數,才能一次性退款”。就這樣,短短一個多月,胡女士便在這家美發店內累計充值達88999元。多次妥協充值卻始終無法拿回款項,胡女士懊惱不已,又突然發現美容店的企業信息顯示“正在進行營業執照作廢”,擔心店鋪“跑路”的胡女士便緊急提起了訴訟。
法院經審理認定,胡女士與美發店之間形成服務合同關系。胡女士多次要求解除服務合同,美容店多次承諾退款卻未兌現,雙方之間的服務合同已無繼續履行的可能,胡女士有權請求解除合同。結合胡女士購買服務項目及金額、實際消費次數、剩余未消費次數等因素,法院最終判令美發店返還胡女士充值服務費81921元。
法官表示,司法實踐中,預付式消費糾紛維權存在舉證難、周期長的困境。面對商家的辦卡促銷,消費者要樹立防范意識:要“擦亮眼睛”,詳細核實機構資質、經營范圍、人員配置、商業信譽等情況,仔細審查合同,警惕“不退不換”“有效期限制”等條款。要“保持清醒”,結合自身需求理性消費,避免一次性大額充值,降低資金風險。要“留存證據”,及時收集保管相關合同、票據、服務記錄、效果對比等資料,以便日后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