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是工會組織開展的非盈利性互助互濟活動,作為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的有力補充,被職工親切稱為“第二醫保”。從大病治療的“雪中送炭”到日常住院的“暖心補貼”,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成為不少職工應對醫療壓力的“定心丸”。
近年來,市總工會積極落實政策要求,通過優化服務、擴大覆蓋、精準補助,推動該民生工程落地生根,讓“第二醫保”的紅利切實惠及廣大在職職工,為職工健康筑牢“防護墻”。
大病紓困“及時雨”
多重補助卸下家庭重擔
“您好,我想咨詢下,我女兒這樣的情況能申請到多少補助?”近日,市民方女士攥著一疊醫療發票來到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窗口咨詢。
方女士的女兒謝女士今年5月查出患有乳腺癌,小半年時間里,平均每周都要接受一次治療,累計醫療費用高達30萬元。盡管基本醫保報銷了一部分費用,但剩余的數額對這個普通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聽女兒說還可以通過職工醫療互助保障進行二次報銷,我就趕緊帶著病歷、發票過來問問。”方女士說。
在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下,方女士了解到,女兒的病情同時符合“職工重大疾病補助”和“女職工特殊病補助”要求,這兩項補助的最高標準均為5000元,疊加后可獲得10000元左右的補助;此外,住院期間的醫保內自付費用,也能通過“職工住院醫療互助保障”按比例報銷。三項合計近2萬元的補助,讓方女士松了口氣:“沒想到還能補貼這么多,一下子給我們省下好幾萬元。”
對于身患重大疾病的職工而言,這項“二次醫保”不僅是真金白銀的經濟支持,更緩解了“看病貴”帶來的心理壓力。它像一場“及時雨”,讓職工在面對重大疾病時不再孤立無援,也為無數個家庭撐起“守護網”。
日常住院“實在禮”
普惠補貼溫暖職工心房
“是不是只有大病才能領補助?我高血壓住院能報嗎?”前不久,職工何先生帶著醫保結算單來到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心里滿是疑問。此前他因血壓驟升入院幾天,單位工會告訴他可以申請職工醫療互助保障,他便抽空來咨詢相關事宜。
“當然可以,現在就能辦。”工作人員一邊核對材料一邊解釋,像何先生這樣的情況,既能享每日30元、最多30天的住院津貼,醫保內自付部分還能按50%比例申領補助,所有流程辦完,錢款會在15個工作日內直接打到銀行卡上。
“原以為這是面向重大疾病的補助,沒想到普通住院也能用。”何先生完成報銷后笑著說,“雖然不是什么大數目,但對于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能省個幾百幾千塊錢,也很不錯了。”
事實上,職工醫療互助保障從來沒有“只有大病才能受益”的局限——從高血壓、腸胃炎等常見病癥,到骨折、術后康復等常規治療,只要符合相關住院條件,就能享受補助。這份“不挑病”的溫暖,讓“第二醫保”真正走進職工日常,為職工健康送上實實在在的福利。
服務搭起“連心橋”
雙線發力保障職工權益
為了讓職工更便捷地享受“第二醫保”紅利,市總工會積極完善“線上+線下”服務渠道,消除職工“辦事難”顧慮。
線上,職工只需在“浙里辦”APP搜索“醫療互助保障”,按提示上傳材料就能完成申報,實現“零跑腿”;線下,市總工會也在職工服務中心設立專門窗口,安排工作人員現場接待、電話答疑,手把手指導辦理。
“對于年紀較大、不熟悉線上操作流程,或擔心材料上傳有誤的職工,我們都會跟他們詳細說明需要哪些材料,教他們自己操作或者代為辦理,不能讓‘操作難’擋住職工享受福利的路。”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許賽燕說。
到現在,職工醫療互助保障活動已開展10年。10年來,我市職工醫療互助的知曉率、參保率、補助率逐年攀升,2025年參保人次達17.8萬,近3年每年補助超4000人次,參保金與補助金比例為0.85。這意味著職工每年繳納40元參保費,平均可獲得47元補助,真正實現“小投入撬動大保障”。
目前,2026年度職工醫療互助參保工作已啟動。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林小勇表示:“接下來,我們會加大宣傳力度,力爭讓所有在臨海工作的職工‘應保盡保’,讓大家在遭遇醫療難題時,都能感受到雪中送炭般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