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許沒有桃李滿天下的榮耀,卻有著炙熱如火般的熱情,我們不是他們的親生父母,卻有著父母般無私的愛,我們不曾看到孩子們的顯著成績,卻總會為他們小小的進步激動不已……”一年一回的元旦文藝匯演,是特教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舞臺上,大家載歌載舞,動情演出。周云鳳為孩子們帶來的是詩朗誦,她將17年的教學經歷傾注詩詞間,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他們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為了這次演出付出的是常人數倍的努力,但他們一樣可以擁有自己的夢想。”周云鳳告訴記者,每年,特教中心全體師生都會籌備這樣一場熱鬧的文藝匯演,慶祝新年的到來。而相比表演效果,學校更關注孩子們的參與度,她希望所有孩子都鼓起勇氣登上舞臺,盡情地展現自己,能夠自信、快樂。
周云鳳是我市特殊教育中心黨支部書記、校長。17年前,她特教畢業來到市特殊教育中心(原市聾啞學校)工作,并擔任團委書記兼少先隊大隊輔導員、政教處副主任。2009年,考上公務員的她卻毅然辭去鎮團委書記職務,回到特殊教育學校當一名普通教師,她的生命也從此與這所學校緊緊相聯。2014年,她成為校長,為學校定下了“有教無類,有愛無礙”的辦學理念,鉆研培智教育的課堂教學,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引領著他們在風雨中茁壯成長。幾年后,學校從一個僅有5畝的老校園搬進了一個占地31畝、建筑面積12878平方米的新校園,而且順利完成了從聾啞教育向智力落后、自閉癥、腦癱等培智教育的轉型。她17年的辛勤耕耘,讓她收獲了臺州市師德先進個人、臺州市教壇新秀、臺州市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交通銀行全國特教園丁獎等諸多榮譽。
“一個孩子從幼兒園進來至職教畢業,15個學年。我們的人生沒有幾個15年,兩輪后,我們的教育生涯也結束了。我們最大的夢想就是希望我的孩子們,長大后能夠自理自立,去從事一些工作,靠自己的能力獲得社會尊重,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周云鳳說。
和普通學校不同,特教老師不僅擔負著教育學生的任務,還多了養育孩子的使命。周云鳳把自己當作孩子的母親,守護孩子,每天看他們是否吃飽穿暖,是否生病,耐心開導,給予他們信心和博大的胸懷。
“我們的孩子都如同天使般的純潔,與他們在一起,內心的真情會涌動、善良被喚醒,總會有意外的感動。”說起孩子們的點滴,令她感觸最深的是一起在聾啞學校度過的那段時光。當時很多孩子或因家里貧困,或是家人不聞不問,吃不飽穿不好,夏天穿冬天的棉襖,冬天穿著拖鞋來學校,天冷時小手小腳常常凍腫,這讓她心疼不已。為了這些孩子能夠交得起學費,穿得上像樣的衣服,她無數次奔走、聯系,拉贊助、爭取助學金。多年來,她共為特殊兒童募集了近30萬元的愛心基金及生活、學習用品,全體學生沒有一個因貧困而輟學。孩子們也很懂得感恩。教師節做卡片送祝福;下雨天貼心地湊過來為她撐傘;孩子們相互幫忙系鞋帶,打飯,喂飯。孩子們的點滴進步,都是她微小確定的幸福。
17年來,她把特別的愛送給特別的孩子,真情滋潤,春風化雨,使每一朵受損的花朵依然笑臉甜美。17年的教學生涯,也讓她與這群特殊的孩子休戚與共。她時刻關注全市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深入調查研究,分析特教發展現狀,積極建言獻策,切實保障孩子們的權益。
周云鳳告訴記者,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特殊兒童越來越多地進入到媒體和公眾視線中,特殊兒童的受教育權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目前,除去由省和地區負責的視聽殘疾兒童外,我市近千名特殊教育學生分別采取了由特殊教育學校集中教育、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三種形式予以落實。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隨班就讀的孩子,在整個大環境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具體操作層面依然受限。她希望能夠加強普通學校資源教師的培養,融入特教康復類的訓練,加強學生心理疏導,給予孩子們更合適的教育方法。同時,能夠出臺相應的政策來保障送教上門這一部分孩子受教育的權利。她希望,所有特殊的孩子能夠得到適合適應、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目前,市特殊教育中心的融合教育也穩步開展,周云鳳主動承擔起融合教育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工作。在2021年新的學期里,她將與老師們一起帶領孩子們走進商場、走進菜場、走進社區開展社會實踐,在社會場景中實際操作自己的技能,為今后融入社會打下更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