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村莊建設得越來越漂亮了,家門口就有公園、長廊、涼亭、綠道。我每天早上都會去公園里散散步,晚上到廣場跳跳舞,身體越來越好了,咱老百姓可享福了。”說起村里人居環境的顯著改善,新興村村民朱紅琴贊不絕口。
新興村,位于沿江鎮集鎮區南側的水洋工業區塊。近年來,該村依托區位優勢,將理順空間規劃、建設鄉風文明和深度產業融合三者結合,靈活運用“改”“美”“興”三字法,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先后獲評浙江省AAA級景區旅游村、浙江省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臺州市文明村。
近日,記者走進新興村時看到,鱗次櫛比的房屋、寬敞整潔的道路、花草爭艷的庭院、清波蕩漾的河道、醒目別致的長廊……一幅自然和諧的秀美鄉村畫卷映入眼簾。
推進人居環境整治
舊貌換新顏
“以前村里的公園也不像公園,哪里有我們散步、跳舞的地方。”“以前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的,連路燈也沒有,晚一點回家都不敢走。”……在新建的黨建文化廣場上,一群村民紛紛感嘆道。
曾經,房屋破舊、道路泥濘、河水渾濁、房前屋后陳年垃圾堆積等環境“臟亂差”現象是新興村的真實寫照。
“讓村莊變美,讓村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村干部共同努力的方向。2005年,我擔任原上金村黨支部書記,我從建強支部、團結“兩委”入手,和村干部逐個談心談話、溝通疏導,逐步增進班子團結。同時,我自己帶頭,帶動黨員干部共同助力推進環境治理工作,下定決心要把我們村的環境給整治好。”新興村黨總支書記鄭希云說道。
帶著排除萬難的決心,村“兩委”班子帶頭深扎庭院整治、綠化綠植、公廁革命等重點領域。一有閑暇時間,村干部們就在村里到處走走看看,上門動員村民們做好庭院整治,保持庭院干凈整潔。
推進庭院整治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許多村民習慣在房前屋后、院內院外堆放一些雜物,并將此視為寶貝,舍不得丟。由于沒有得到及時清理,時間久了雜物便越堆越多,嚴重影響村容村貌。每回村干部來檢查就收拾清理一下,走了又擺放回來。為此,村“兩委”干部決定開展持續性的集中整治行動,直到“釘子戶”庭院清理整潔為止。
一方小小的庭院,演繹著美麗鄉村發展的新篇章。如今,堆滿雜物的庭院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凈整潔的庭院、擺放有序的綠植、姹紫嫣紅的花卉,所到之處無不賞心悅目。“我每天早上起來,推開窗就能看見花草繁盛的小院。漫步院中,還能聞見草木清香。閑暇時間,我就擺弄家里種的花花草草,看著這些漂亮的花朵,每天心情都特別好。”看到房前屋后環境大變樣,村民徐阿姨開心地說。
人居環境的提升,激發了村民們的內生動力,村民們開始自發打理美化庭院。沿著平整的村道向前走,記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在家中修剪盆栽、打掃庭院。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收拾得整潔有序,村莊內基本看不到外露垃圾。村民們精心種植的花花草草,點綴了自家的庭院,也進一步提升了村莊的“顏值”。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涵養文明鄉風
2018年,行政村規模調整,原上金村和下洋水村合并成了現在的新興村。正如這個名字一樣,近年來,新興村不斷實現美麗蝶變,煥然“新興”。
“以‘三改一拆’為突破口,結合村莊布點規劃,綜合考慮村民停車、休憩、健身、文娛活動等需求,我們還委托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團隊,將老舊房屋、閑置場地改造成停車場、生態庭院、健身場地及文化活動室。”鄭希云說。
聚焦村民需求,新興村黨總支還推進了一批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項目建設。村文化禮堂、文化長廊、黨建展廳、黨建文化廣場、黨群服務中心、環村沿河綠道等先后建成。曾經“臟亂差”的村莊如今逐漸變成美麗宜居的新農村,村民們茶余飯后有了去處,臉上洋溢著的認可與幸福,是對美麗鄉村建設改造的最好肯定。
建設美麗鄉村,不僅要‘面子美’,更要‘里子美’。為了讓文明鄉風“滋潤”村莊,新興村積極開展“清廉家庭”評選,組建舞獅、腰鼓等本土文體隊伍,舉辦“文化走親”“鄉村大擂臺”“我們的村晚”等文娛活動,以優秀的文藝作品宣傳垃圾分類、“五水共治”、美麗鄉村等重點工作。同時,探索試點推行黨群智慧網格,實時解決群眾提交的問題需求,鼓勵群眾參與村莊自治,共建美麗家園。
如今,新興村的美麗日新月異,文化味也日益濃厚。新興村還把特色文化宣傳融入了美麗庭院建設,利用老宅基地,重建打造了7個不同主題的美麗庭院。每個庭院配備有石桌椅、花圃、長廊、秋千、石子路等基礎設施,路過這里,還能欣賞到以清廉文化、垃圾分類、黨建文化等為主題的手繪“文化墻”,使美麗庭院集傳播文明鄉風、休閑娛樂于一體,給美麗鄉村錦上添花,營造出“一庭院一風景”“一庭院一故事”的亮麗風景線。
人改變了環境,環境也改變了人。在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村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老百姓素質也得到了提高。“現在我們村民都有了榮辱感,都能做到自己保持村莊的整潔,公共場所有垃圾還會主動去清理。”鄭希云說,看著村莊一點點變美,許多村民都自覺加入到了建設隊伍中。
美麗鄉村建設不止步
百姓搭上“幸福快車”
清晨的新興村,村文化長廊里熱鬧不已,村民們三五成群圍坐著閑聊。不遠處,小孩在文化廣場內嬉戲玩耍,幾個年輕人正沿著河邊綠道散步,好一派和諧安樂的美麗鄉村新景象。
“文化禮堂建起來后,隔三差五就能看到晚會演出,村民們享受到的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村民徐根釵騎著電動車經過文化廣場時,看到涼亭里乘涼的村民正聊得熱火朝天,便也調轉方向,開過去跟著侃起來。
“2017年,我剛做網格員的時候,每天都要在村內巡查,那時整體環境比較臟亂,尤其是河道。這幾年村里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漂亮。村民們反映上來的環境問題幾乎沒有了,我們網格員的工作也輕松了很多。”網格員馮銀萍在河邊綠道散步,看到眼前清澈的河流,忍不住拿起手機記錄分享。
文化長廊里,58歲的陳正云正和鄉親們聊自己在外面做生意的兒子兒媳。說到越來越好的生活,陳正云熱情地要帶記者去他家中看看。眼前這幢3層半的小別墅,是陳正云家的第3次新建房。推開大門,屋里布置得舒適又溫馨。“我是一名殘疾人,能有今天這么好的生活,要靠我的兒子兒媳,還有我的村子。”2015年,新興村開始整體規劃,統一布點,在村口開辟了13畝土地建設新居,陳正云也如愿得到了兩間地基。如今,美麗的公園就建在家門口,即便是腿腳不好的老陳,也能每天到公園里坐坐。“以前想都不敢想,日子能過成現在這副好模樣。”陳正云說道。
從村莊環境整治,再到基礎設施提升,鄉村美了,村民樂了。現如今,新興村里的新生活,讓很多久居城市的人羨慕不已,紛紛前來體驗鄉村生活。然而,新興村美麗鄉村建設的腳步并沒有就此停下來。在原有的基礎上,今年新興村著手開展下階段的村莊發展規劃,站在更高起點上,開啟美麗鄉村新征程。
“村莊越來越美,做工作也更加有底氣了。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推進美麗庭院的建設,讓老區新區、每家每戶都有庭院,用一處處‘小家美’成就‘全村美’。同時,繼續推進村莊內各類基礎設施的建設,增設老年人服務活動中心、圖書室、室內球場等。通過這些建設,給百姓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我希望不管現在或是將來,我們新興村的老百姓在談起自己的家鄉時,能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鄭希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