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東塍出了一個“綠殼”,在以綠茶占據“主角”的茶葉市場中,闖出了屬于紅茶的新天地。15年間,創辦“桐坑綠殼”品牌的人帶領當地百姓們投身茶產業,堅定地走在鋪滿茶香的致富路上。
“綠殼”是臺州方言,大概意思是海盜、土匪、強盜,得名于橫行海上的海盜船(因海盜船形似蚱蜢,船殼涂綠色,濱海之民呼為“綠殼”)。清末年間,朝廷腐敗,民不聊生,農民金滿在臨海桐坑山區聚義豎旗對抗當時臺州知府,人稱“綠殼大王”!巴踅饾M打桐坑”的傳奇事跡流傳百年。桐坑,就是臺州人夢中的“水泊梁山”。
他曾經打起了“退堂鼓”
據學者研究,“臺州綠殼”與臺州民風緊密相關,詮釋為“團結協作、勇敢拼搏、相互幫助、相互照應”精神,此精神融入臺州商人血液,被稱為“臺州式的硬氣”。
茶葉品牌“桐坑綠殼”的創始人尹學榮就是一個行俠仗義之人,酷愛俠道。2006年,尹學榮和朋友閑聊時聽聞東塍鎮桐坑村和王加山村800余畝的茶園無人打理,一直荒廢,很是惋惜。尹學榮本是一個對茶一竅不通的人,但他不忍心看到關系著兩個村莊上千戶村民的資產就此荒廢,于是,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包下了茶園,成立了臺州市桐坑茶業有限公司,并在2007年注冊了“桐坑綠殼”的品牌。但在此后的幾年里,綠茶的銷路一直沒有拓寬,品牌的影響力也很微弱。而就在這時,當時的合伙人也打起了“退堂鼓”,公司面臨著隨時倒閉的風險。
那天,晴空萬里,但尹學榮心中愁云密布。他坐在山頭,望著大片的茶園有些茫然,桐坑村的書記找到了他,告訴他:“這片茶園于上世紀60年代創立,凝結著我們老一輩的心血,后來因為各種原因荒廢了,幸虧你把它又重新做起來了。我知道你現在遇到了困難,有什么需要幫忙的盡管跟我提,村民們一定會支持你的!
“我既然決定了要做茶葉,我就一定要把它做好。我總不能讓跟著我這么多年的工人們沒飯吃。”尹學榮決定放棄在椒江經營的產業,舉家投身茶產業,開始拾起對他而言一竅不通的茶園管理。
2012年,尹學榮在幾年的市場調研下發現,在臨海甚至臺州范圍內都鮮有一款具有品牌影響力的紅茶!熬G殼紅”應運而生。
“綠殼紅”走紅,他不忘帶領村民致富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并不好做,在這一年里,尹學榮不斷地找專家咨詢、添置設備、潛心研究紅茶的制作工藝,在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各個環節,尹學榮試驗了上萬次,終于感覺找到了些門道。
一年后,尹學榮憑著“綠殼紅”一舉拿下了第十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特等獎。據了解,“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每兩年舉辦一次,是茶葉中含金量極高的獎項。而“綠殼紅”的獲獎是臺州茶產品中首次獲得紅茶類特等獎,一時間名聲大噪,有人為之贊譽,但也有人對此產品品質表示懷疑。但尹學榮并沒有受到影響,他依然心無旁騖地研究制茶技藝,致力于生產出更高品質的茶葉。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的“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中,尹學龍的“綠殼紅”接連斬獲特等獎。眾人的懷疑聲漸漸平息。
隨著“綠殼紅”的走紅,“桐坑綠殼”這個品牌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銷售量也大幅上漲。取得成功的尹學榮并沒有忘記他的鄉親們,他聘請當地的村民們為他采摘茶葉、修剪枝葉。每年,約有500人次的當地村民在他公司干活。小春香便是其中一位,家境困難的她已在茶園工作了十余年,家庭收入也得到一定的改善。
不僅如此,尹學榮還指導臨海乃至臺州的300余名茶農如何科學化管理茶園和標準化采摘、精細化制作茶葉,大大提高了茶葉的品質,帶動每戶茶農年均增收8000元。
現如今,臺州市桐坑茶業有限公司加入了尹學榮女兒女婿的力量。年輕人總有些不一樣的想法:女婿王軍跟著岳父上山后,給予“桐坑綠殼”新的發展模式,在精進茶藝的同時,注重產品包裝,通過多種渠道推廣品牌,讓更多的人了解“桐坑綠殼”;女兒尹海燕則成為了國家級茶藝技師,致力于傳播茶道文化。
古有王金滿當“綠殼”劫富濟貧,現有“桐坑綠殼”領百姓致富。尹學榮和他的家人們希望通過踐行新的“臺州綠殼”精神,打造地域特色茶品,實現桐坑村一帶茶產業的復興,帶動更多村民奔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