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托舉載有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三號飛船進入太空,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從曾經只能仰望蒼穹到如今登月追星,無數國人自豪激動,這背后,是國家科技硬實力的步步提升以及相關產業鏈的不斷完善。而其中,也有我們臨海企業所貢獻的綿薄之力。
當天9時58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順利進入天河核心艙。偉星股份研發設計團隊通過直播畫面看到三位航天員在天和核心艙里身穿的統一深藍色航天員工作服,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對于偉星股份來說,能夠與東華大學合作參與國家神舟飛船系列航天員服裝項目的研發,提供我們公司研發的拉鏈、紐扣等產品,我們感到非常的激動、自豪。”偉星股份研發設計團隊負責人說。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的系列專用服裝的設計、研發和制造,離不開東華大學與偉星股份研發設計團隊多年的創新與耕耘。該系列航天服及配飾的款式、顏色、圖案、質地等不僅彼此之間要相互匹配,還要與艙室環境相融,它們既體現了中國特色文化元素和時代特征,也能很好展現航天員群體的職業特點和精神風貌。本次系列專業服裝既包括航天員在空間站的工作服、鍛煉服、休閑服等,還有常服、任務訓練服等多個地面任務服裝。
“中國航天員專用服裝,是以功能性優先,兼具美觀性的多功能服裝,對面輔料等有著非常嚴苛的要求。”偉星股份研發設計團隊負責人說,“2020年7月,偉星股份就與東華大學航天員專用服裝系列研發項目組結成研發共同體,聯合開展相關項目攻堅,在拉鏈、紐扣等服裝輔料的各類特殊性能與指標等方面反復測試、實驗,最后高標準、準時交付了相關產品,成就航天員亮相世界太空華服的完美細節。這次參與神舟飛船航天員系列服裝輔料的研發,也為我們今后生產制造特種裝備服飾輔料積累了寶貴經驗,對企業的高新技術產品生產制造有很大的帶動作用。”
當天,在臺州萊蒙縫紉設備有限公司會議室里,該公司負責人梁華紅也與員工們一起收看了“神舟十三”成功發射的電視直播畫面。梁華紅激動不已地告訴記者:“我們公司曾在2016年有幸參與中科院臨近空間飛行器領域的項目,盡了一點綿薄之力。如今看到這次神舟十三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我非常感慨。作為臨海民營企業,能夠為中國航天事業做一份自己的貢獻,我感到非常自豪。”
臺州萊蒙縫紉設備有限公司位于江南街道,是一家專注于長臂模板機和全自動模板機研發和生產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看中該公司的一臺型號為LM2015-A-100的智能模板縫紉機,希望用其加工臨近空間飛行器用大面積柔性薄膜太陽電池的安裝接口。
中科院的訂單對縫制要求極高,所縫制的特殊材料為4毫米厚的PVC膠板,規格1300*900mm,要求針距達到1厘米,要在材料邊緣線5mm處縫紉保證縫制接口牢固可靠,一片材料的價值為30萬元,稍有閃失材料就要報廢。“我們針對中科院特殊的工藝需求,花了6個月時間把難題一一破解,縫紉出來的產品應用在海拔兩萬米到四萬米左右的臨近空間太陽能飛行器的太陽電池安裝接口。”梁華紅說。
梁華紅對記者說,萊蒙將與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方向有機結合,讓針車領域為國家航天事業添磚加瓦。“比方說,未來的航空航天領域,可能需要更大的飛行器,我們也要做更大的自動縫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