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水洋鎮新莊村,有這樣一戶溫馨和諧的四口之家,一家人勤儉節約、艱苦樸素,他們孝老愛親、熱心公益,以移風易俗踐行文明新風,用好家風詮釋亮麗人生,深受鄰里和社會好評,這就是官菊娥的家庭,先后被評為臺州市“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和臨海市“最美家庭”“文明家庭”。
忠于職責,文明新風的宣講者
培育文明鄉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官菊娥的丈夫張汝土是一位文書,同時也是村里“身后一件事”辦理的工作人員。一直以來,他遵循“喪事簡化、厚養薄葬”的原則,每一位家屬辦理親人的身后手續時,他總會詢問辦理事宜。利用這空隙,他耐心向家屬傳播喪事簡辦,倡導文明簡樸的喪葬禮俗,勸導村民抵制大操大辦。疫情防控期間,他還利用村里的廣播廣為傳播:“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請簡辦白事,緩辦紅事,辦則簡辦。”如此一遍遍,循環往復,讓它們深入人心。
村里一位老人去世,家里子女較多,想要大擺宴席。他得知后,馬上跟村干部匯報,村里成立了監督勸導小組,和他一起上門向老人親屬講解移風易俗新理念。經過一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思想工作,家屬終于同意簡化儀式,取消酒宴,為共同防控疫情,守護村民健康安全盡自己的一份責任。
以身作則,文明新風的踐行者
一人傳一家,一家帶全村。
日常生活中,官菊娥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向身邊的婦女群眾宣傳婚事新辦理念,遵守防疫規定,弘揚家庭美德。夫婦倆共同表率,爭當移風易俗、喜事新辦的帶頭人。
在農村,大兒子娶媳婦是件大事,家里的長輩都想辦得熱熱鬧鬧、體體面面。官菊娥夫婦卻不這么認為,在他們看來喪事應從簡,喜事亦應從簡。婚事不能只考慮表面上的風光,風光后的日子該怎么過還要怎么過,幸福感重在內心,不是拿出來讓別人看,與別人比較得來的。他們和兒媳一家見面后,提出婚事簡辦的想法,親家也非常通情達理,全力支持他們。最后大兒子的婚事一切從簡,能免則免,能減則減,杜絕了高檔彩禮、大辦宴席、鋪張浪費等現象。一家子簡約又溫馨的婚禮給村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行下效,文明新風的傳遞者
官菊娥的兒子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下,也自覺踐行傳統美德。小孩滿一周歲的時候,他計劃不辦酒席,為孩子做一份精美的視頻相冊,分享給親朋好友,接受他們的祝福。一開始,他還擔心媳婦不同意,沒想到媳婦聽后,非常支持,還表示只要一家人幸福,把日子過好,其他都不重要。
官菊娥的女兒在父母的熏陶下,也成為文明新風的踐行者。在參加移風易俗征文比賽中,她的作文題目叫《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她經常會跟父母討論,生活變好時,除了對物質的追求,更應該對精神文化有所追求。
深懷勤儉節約之心,力行節約之舉,關注從簡之行,以責任體現作為。官菊娥一家是普普通通的家庭,他們卻努力讓自己在移風易俗行動中成為一盞燈、一面旗,成為平凡生活中勤儉節約的傳遞者、新時代文明新風的倡導者,以弘揚時代新風,凈化社會風氣,引導身邊人見賢思齊、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