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49天完成城中村改造歷史遺留問題化解工作,率先領跑攻堅行動。”在中秋來臨前夕,古城街道謝里王村城中村改造“百日攻堅”專班工作組的這份“大禮包”,無疑是送到了征遷戶們的心坎上。
早在8月31日,謝里王村高坎頭地塊村民房屋100%拆除完畢,提前實現清場;9月8日上午捷報再傳,市建設局提前22天完成了203根圍護樁、60根工程樁的樁基施工,為群眾早日住上新房爭分奪秒。
謝里王村2007年啟動城中村改造,是全市最早啟動城中村改造的村之一。因政策、資金等各種問題,10多年來項目推進時斷時續,成為了全市時間跨度最久的改造項目。其中,高坎頭地塊與19號地塊歷史遺留問題復雜,是此次攻堅行動主攻的兩塊“硬骨頭”。
7月18日,我市擂響了“百日攻堅”行動的戰鼓。隨即,古城街道內,機關干部、村級黨員干部和24名從市委辦等各部門抽調的“精兵強將”迅速集結謝里王村,組成攻堅專班。
“攻堅專班里有一半的人是首次參與征遷工作,所以接到任務后,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政策吃透,確保心中有底。”謝里王攻堅專班相關負責人說。此次攻堅行動由市領導領銜指揮,市建設局包干,分為綜合協調組、政策處理組、工程建設組與法務案件組。在吃透政策、摸清底數后,政策處理組兵分4路,開啟了“5+2”“白+黑”的24小時在線模式,重拳出擊“積年沉疴”。
在過去的51天里,4個攻堅小組各出奇招,逐一擊破堵點、難點。
一組借力“鄉賢團“,重建“信任橋梁”。多年來,改造項目啟停反復,加劇了征遷戶對征遷工作的不信任。攻堅團隊通過摸排社會關系為切入口,讓鄉賢成為政策處理首戰告捷的“排頭兵”。
二組搬出“老娘舅”,巧解“千千結”。不少征遷戶因征遷分配出現家庭糾紛,攻堅團隊找來“老娘舅”坐鎮“公堂”,以政策規定為“公平尺”,用公序良俗厘清“陳年賬”,讓一家人都高高興興等待住新房。
三組化身“娘家人”,化解后顧之憂。征遷過程中帶來的就業、就學、租房等不便,是群眾們心里的“頑石”。攻堅成員們急群眾所急,跑部門、找房源,用真心真情打動征遷戶的心。
四組邀請“專家團”,提供專業服務。富華彩印包裝廠是此次城中村改造中“26+1”中的唯一一家企業,攻堅團隊邀請園林專家,為企業培育了15年的50株嘉寶樹精心設計了移栽方案,避免了幾十萬的經濟損失。
“你們為我們著想,是干實事的好干部。”這是群眾,對謝里王村城中村改造“百日攻堅”專班工作組最多的評價。
分工不分家。在你追我趕的爭先氛圍中,攻堅成員們互幫互助。
“這家的親戚,是我們組的鄉賢。我們一起去做工作。”“你對接的征遷戶要租房?我幫你們一起找房源。”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合力,勢如破竹。
“征遷征出了新氣象。現在村里的和諧氛圍越來越濃了。”謝里王黨支部書記陳強說,此前因為項目擱置,村干部做工作時也曾坐過“冷板凳”。通過攻堅專班的努力,大家又看到了住新房的希望,村內的笑臉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