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農村水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水利工作的切入點,也是改善提升人居環境、促進水美鄉村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上盤鎮積極推進河道治理常態化和長效化,持續改善河道生態環境,繪就了“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的新畫卷。
走進上盤鎮新城村,記者看到,3公里長的村內河河水緩緩流動,河岸一片綠意。河道保潔員日常在這里進行河道保潔管理工作,及時清理打撈水面的漂浮物、廢棄物。村民蔣田根說:“和以前相比,這條河變化很大。以前河面上常常漂著垃圾,散發著臭味,現在河水清澈、河岸優美,我們生活在周邊很舒心。”
據了解,原先該河道常年封閉、水流靜止,旱季時需要村口的一臺水泵定期補充水。隨著村民人口數量增長,農貿市場、公共廁所等基礎設施的興建,全村生產生活用水量激增,現有的污水處理設施容量超限、工藝落后等問題逐漸成為河道污染治理的新隱患。另外,有的村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薄弱,私設管線、隨意傾倒生活污水、岸邊清洗廢舊漁網等現象屢見不鮮。
今年以來,上盤鎮多次邀請治水專家到新城村進行治污指導,并梳理出一套完整、科學、可行的治理方案。上盤鎮“五水共治”辦和新城村“兩委”對照治理方案,對河道開展綜合整治。截污納管是從源頭消減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手段。該鎮通過精準排查沿河私設排污口,完成農戶、經營商戶直排污水口納管23處,新建污水井3處,污水管線50米,將農貿市場污水納入污水處理設施;改建垃圾回收站2處,實現垃圾廢水收集處理。同時,新建30米排水管線,在河道中段建成輸水通道,實現村內外河鏈接,通過地勢差和人工補水方式,讓河道內的水流動起來,變斷頭河為循環河;在河面安裝生態網箱,大面積種植挺水植物來凈化水質,增強河道自凈能力。上盤鎮“五水共治”辦和新城村“兩委”通過強化運維監管,深化落實河道保潔長效管理制度,確保河面無雜草、無漂浮廢棄物、無油污,河中無障礙物,河岸無垃圾。如今,水清岸綠,河暢景美,原先村民怨聲載道的“黑臭河”不復存在。
上盤鎮“五水共治”辦工作人員金欣豪告訴記者:“目前,新城村村內河整體水質穩定保持在五類水標準,上游河段水質能夠達到四類水標準。下階段,上盤鎮將以新城村村內河治理為樣板,合理調動各類資源,持續發力,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