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同學們一起包蘿卜餡扁食。 孫海康攝
12月14日,大洋中學的“田垟頭”上,一場蘿卜盛宴讓校園“熱氣騰騰”:蘿卜被精雕細刻后成為展翅的仙鶴、盛開的牡丹、休憩的鳥兒,在盤子里拼出漂亮的蘿卜花,香氣撲鼻的蘿卜餡被包出了一籠籠扁食……同學們體驗著自己種的蘿卜變出各種花樣,個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是該校舉辦“田垟頭”豐收節的一個剪影。
大洋中學的校園里有兩塊得天獨厚的田地,占地共10畝左右,名為“田垟頭”和“洛園”,學校精心打造后,30個班級每班一塊,“四季園”“拾畝社”“返璞園”……同學們為自己班級分到的田地取名,種上各種蔬菜瓜果,課余時間精心料理,植物們生機勃勃。
“此次我們舉辦的第四屆豐收節活動以‘風雅頌’為主題,希望通過活動,將勞動課程與其他課程融會貫通,在全校營造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濃厚氛圍,促進‘雙減’有效落地,激發學生全面發展。”該校校長李小兵告訴記者。
“田園風”:
田園牧歌悠揚,田園風情濃郁
頭枕鳳山心靜夢遠,面朝大洋春暖花開。
課余時間,“田垟頭”是同學們最喜歡去的地方。晨光里,有同學們仔細觀察植物長勢的身影;飯后閑暇時光,大家三五成群,澆水、除草、施肥,忙得不亦樂乎;暮色里,依然有同學留戀田園,精心打理長勢喜人的蔬果……一曲悠揚的田園牧歌飄揚校園上空。
耕耘帶來收獲,收獲帶來喜悅。老師將美術課搬進天然大課堂,帶領同學們創作以“田垟頭”和“盆景園”為素材的寫生課。當畫筆邂逅泥土的芬芳,色彩遇到蔬果的絢爛,同學們將自己對田園的熱愛,定格成紙上一幅幅充滿感情的畫作。與此同時,手抄報繪制比賽也拉開帷幕,《田垟頭韻》《追夢園》《田野風光》……一張張富有創意的手抄報不僅記錄了同學們在“田垟頭”上的美好時光,也體現了大家繪畫、文字、組稿、排版等多種能力,一字一畫里散發著濃濃的田園風情。
“田園雅”:
田間課堂有趣,果蔬雕刻增“味”
“同學們,接下來我們要在田里種蘿卜,那你們知道蘿卜有哪些品種嗎?種植的時候又要注意什么呢?”科學課上,老師講的內容,同學們豎著耳朵聽得聚精會神,這可是馬上就要在“田垟頭”用到的知識啊!
生活即教育,勞動即課堂。老師用課堂上的知識,幫助大家更好地在“田垟頭”種植;“田垟頭”上的實踐,則又幫大家更好地理解課堂上的所學。與此同時,學校還邀請職業技術學校的老師,豐富大家“田垟頭”的內容,傳授同學們雕花、做拼盤等技巧,讓大家的快樂不僅在于種植,還在于后期的食材加工。
“我們的科學老師會教授大家植物種植方面的知識,家長也會在課余時間來‘田垟頭’,教孩子們種植的方法。”該校團委書記羅清珍告訴記者,“我們希望通過課堂與‘田垟頭’的雙向貫通,讓學生在勞動中收獲更多的樂趣,在勞動的樂趣中更好地掌握課堂所學,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田園頌”:
田園故事動人,田園美食飄香
勞動,讓同學們學習了植物的生長規律;勞動,也讓大家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勞動,更讓大家懂得團結的意義和集體的榮譽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田垟頭”上的勞動,讓大家學到了知識,也收獲了故事。該校開展“田垟頭”作文比賽,圍繞“田垟頭”上的經歷,記錄田園里的動人故事,共同分享伙伴間的愛、班級里的情和生活里的陽光。
豐收的喜悅,最難忘的還是舌尖上的美味。該校在“田垟頭”上就地取材,舉行以蘿卜為主角的美食飄香活動,掀起活動的高潮。“我們在‘田垟頭’的地叫作四季園,種了許多蘿卜、包菜、白菜等。豐收節的活動中,我們嘗到了用自己種的蘿卜包的扁食、嗆的蘿卜片,感覺味道特別好。”該校八(4)班學生張貝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