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兵兵是匯溪鎮中心校副校長。在學校里說到他,老師們會帶大家在校園里走上一圈,感受那濃厚的古建文化氛圍。為了將古建文化引入校園,豐富教學課程,把學校辦出特色,這些年,池兵兵在校園建設、課程設置、師資培育方面進行了深入鉆研。
日前,記者走進匯溪鎮中心校,池兵兵正身穿圍裙,手拿木料、刻度尺,教孩子們如何規范地量尺劃線。別看現在的池兵兵上起木工課來有模有樣,但在兩年前,他對這一領域還是一知半解。自2005年來到匯溪鎮中心校以來,池兵兵一直任教信息技術課程。天天對著電腦的信息技術教師,怎么會“跨專業”教起了木工?池兵兵說,這一轉變,緣于學校實施的古建文化勞動教育項目。
匯溪鎮中心校有學生453名,其中67%來自匯溪本地。而這67%的學生中,又有近三分之一學生的家長從事當地特色產業——古建。和學校里的大部分孩子一樣,池兵兵自己也是土生土長的匯溪人,因此,他對傳統建筑有著特殊的感情。2020年,匯溪鎮獲評“中國古建筑工匠之鄉”,他提議學校以此為契機,讓古建文化進校園,豐富校園文化和德育課程。
“打我記事起,我的父母長輩就會做木工相關的活。小時候,我就在一旁對他們怎么用鋸子、刨子和如何拼裝有濃厚的興趣。當學校新開設了木工勞動課程,我就主動報名當授課老師,一邊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邊自己做木工!背乇f。
沒有教學工具,也沒有現成的場地,怎么上課?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也不懂具體的操作流程,怎么去教學生?池兵兵想盡了一切辦法。
“剛開始,我們一無所有,就想到匯溪當地有很多教育資源可以去搜集,于是就帶著老師們走遍匯溪各村角落,觀察學習,回來后添置了一些木工工具,自己先學習使用,同時請了外面的木工老師傅到學校教我們老師!背乇f。
為了更好地開展古建文化勞動教育項目,池兵兵主持開展了臺州市教科研重點課題《三學三創:匯溪鎮古建文化項目式勞動體驗教育實踐研究》。在他的帶領下,一個學期后,學校的古建文化特色勞動基地建起來了,古建文化特色拓展課程也開起來了,越來越多的老師加入到木工教師的隊伍中,像池兵兵一樣“跨行”教學。
“池校長非常努力,經常是下班后在這里鉆研,我們都非常佩服他。他還帶著美術老師、語文老師一起從零開始學習,一步步摸索木工技能,讓我們的古建課程走到今天。”該校教師王雯告訴記者。
因特色勞動教育成效突出,匯溪鎮中心校近年來榮獲“臺州市STEM教育與項目化學習基地建設學校”“臨海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學!钡确Q號。池兵兵說,傳承和弘揚匯溪古建特色文化,不僅要教學生手工勞作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傳承傳統建筑工匠“精于工,匠于心”的精神,因此,學校將“精工匠心和美育人”作為辦學理念。接下來,他會繼續帶著學校做優古建文化勞動教育項目,把學校打造成“和美育人特色發展”的鄉村名校,讓“古建”的種子在匯溪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