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鳳萍是“江南老戴家非遺膏方”的傳承人,自擔任市政協委員以來,她積極履行職責和義務,不斷激活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實現膏方工藝的傳承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引進繡球工藝帶動在臨少數民族同胞共同富裕。
近日,記者見到韋鳳萍時,她正在制作梨膏茶。來自廣西壯鄉的她,熱情好客,一邊邀請記者品嘗梨膏茶,一邊暢談店鋪的升級計劃。她介紹道,今年將會打造作坊式的老字號形象店,以現場熬制膏方的方式,讓游客們面對面地感受膏方制作技藝,并且將中醫草本食養的大健康理念融會貫通到店鋪的日常運營當中,讓來臨海旅游的人都能感受到膏方文化歷久彌新的魅力。
另一方面,作為市政協民族宗教界別組的一員,韋鳳萍也將江南膏方非遺館和之江同心石榴紅驛站相結合,創辦繡球共富工坊,將廣西壯鄉的繡球引到臨海,培訓各民族同胞學習繡球制作技藝,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從2022年開始,我就將廣西省級非遺繡球制作工藝引進到臺州府城,把府城元素和繡球結合在一起,設計同心共富膏方禮盒,帶動在臨少數民族同胞共同富裕。”韋鳳萍說。
在韋鳳萍的堅守與努力下,“江南老戴家非遺養生膏方”成為臺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浙江省優秀旅游商品。為了更好地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為了給臺州府城旅游和研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韋鳳萍打算將《關于啟動臺州府城老字號和非遺店鋪老手藝激活復興行動的建議》帶到“兩會”,建議紫陽街上的非遺店鋪和老字號店鋪開展傳統技藝印章打卡、手作研學和文創產品開發,將旅游、研學和產品銷售結合在一起,啟動老手藝的激活復興行動。
多年來,韋鳳萍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委員的職責與擔當。面對新的一年,她說:“我將繼續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發揮專業優勢,積極建言獻策,為臨海的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