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工程”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決策。2003年6月,習近平同志作出了實施“千萬工程”的重大決策:從全省選擇一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示范村,這是鄉村振興發展的基礎性、樞紐型工程。鄉村作為“千萬工程”的重要主人公之一,需要我們的重視與作為。
鄉村建設看得見,讀懂“鄉村主人公”所作所為。鄉村建設既要堅持政府主導,又要重視引入市場力量。必須創新鄉村建設思路,發揮政府財政“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引入多方多元主體共同投資,參與鄉村建設;鄉村建設既要有效供給,又要有效管護。實踐中,必須重視誰來營運和管護鄉村社區公共性基礎設施的問題,明確公共設施的產權歸屬和管護主體,雖是“主人公”,但把人民的利益始終在第一位。
鄉村治理聽得懂,讀懂“鄉村主人公”所宣所講。鄉村治理過程中,首先在于發揮“黨政合一”的制度功能,需要多方共同參與工作和落實;其次,要精準解決公共產品管理中主體職責不清和不到位的問題,探索出地方責任化數字化的辦法;群眾力量是基礎,要發動和帶動,更要通過合適的制度來激勵,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最后,市場的作用也不容小覷,發展中不僅要促進鄉村各類產業,也要注重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設與治理,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鄉村發展不僅需要建設更需要治理,先有建設,建設要與鄉村的產業、生態、文化以及公共服務相結合,要包容多元建設主體和多重運行機制,只有這樣有機的結合,才能促進鄉村價值的轉化與提升;再有治理,要堅持黨的領導,努力做到科層制度與市場制度的功能互補,他治與自治的合理匹配,法治與德治的相互融合,數智與治理的有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