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工程”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二十年久久為功、二十年功不唐捐,“千萬工程”的實踐深刻改變了浙江的鄉村面貌,繪就出一幅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有機融合的鄉村新畫卷。廣大黨員干部要品悟“千萬工程”這幅美麗“畫卷”,以“問題”為導向、以“實干”為抓手、以“實效”為標準,在訪“千村萬戶”察“千萬”實情、吃“千辛萬苦”破“千萬”難題、用“千方萬計”惠“千萬”群眾的過程中,把握“千萬工程”實踐中生成的精髓要義,走好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之路。
牢牢把住“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這一關鍵,以“問題”為導向,訪“千村萬戶”察“千萬”實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二十年前,剛到浙江工作不久的習近平同志用短短118天,跑遍11個地市、25個縣,一次一次地村莊調研,一村一村地仔細考察,一戶一戶地認真走訪,在深入調研、深度交流、深層總結的基礎上,掌握了“千萬”實情,提出了“千萬工程”,二十年持之以恒、鍥而不舍,造就千萬美麗鄉村,造福千萬農民群眾。“千萬工程”的寶貴實踐給我們帶來了新啟示:調查研究要堅持問題導向。如果沒有跟著問題干、奔著問題去,很容易導致調查研究“脫靶”,也很難在摸清實情、找準癥結、化解難題上起到效果。廣大黨員干部要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不僅要細問真聽,在直擊要害中“刨根問底”;以“一竿子捅到底”的韌性,對“一手資源”深入淺出地再提問、再深挖,對“一線聲音”耐心細致地再傾聽、再收集,不斷深化調查研究推動解決發展難題,讓所作決策擊中“痛處”、撓到“癢處”、恰到“好處”。
牢牢守住“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這一重點,以“實干”為抓手,吃“千辛萬苦”破“千萬”難題。“事不避難,義不逃責。”20年來,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示范引領,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迭代升級,一個個“臟亂”變“潔凈”,一個個“落后變“先進”,一個個“難題”變“奇跡”。如今形成“千村向未來、萬村奔共富、城鄉促融合、全域創和美”的生動局面,靠的是黨員干部攻堅克難、善作善成的實踐精神,靠的是群眾萬眾一心、團結奮進的實踐精神。理論的效用只有付諸實踐才能發揮出來,學習的成果要靠實踐成效來檢驗。當前,高質量發展進入攻堅克難期,各種新問題、新矛盾不斷顯現,大多是難啃的“硬骨頭”,如何將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全線貫通,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黨員干部擁有銳意進取、知難而上的實踐精神,做到矛盾面前不躲閃、挑戰面前不畏懼、問題面前不退縮。廣大黨員干部要以“實干”為抓手,發揚釘釘子的工作精神,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韌勁,在“自討苦吃”中破解“千萬”難題,讓“千萬工程”歷久彌新。
牢牢抓住“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要義,以“實效”為標準,用“千方萬計”惠“千萬”群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千萬工程”深刻詮釋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回望這20年,從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的“臟亂差”到“綠富美”,從被列為“整治村”的益農鎮群圍村到人均年收入5.28萬元,從“違建成群”的北城街道后莊村到“風景如畫”......一個個鄉村蝶變的背后,是一批批黨員干部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的真實寫照,彰顯著始終踐行群眾路線的優良作風,也閃耀著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有沒有得到解決、解決問題有沒有取得實效、實效有沒有帶來滿意,是衡量工作落實的重要標準。因此,要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就要時刻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個根本問題,在民生實事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廣大黨員干部要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動投身到項目招引第一線、鄉村振興主戰場,堅持“干”字當頭、“實”字為先,發揚敢闖敢干的精神,遇到困難不縮手,干不成功不罷手,以實干求實績,以實干求發展,不斷續寫“千萬工程”的萬千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