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的普及,日常生活中,堵車已成為許多人的煩惱。然而,你知道嗎?我們的食管也會發生“堵車”。
如果把胃比作食物在身體內的第一站,那么食管就是食物進入胃的必經之路,宛如一條高速公路。食管最內層的黏膜,就像高速公路上的瀝青,不僅保護食管不受損傷,還能分泌黏液,幫助食物快速、順暢地通過,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消化。
然而,食管這條“高速公路”上也有其“交通規則”。不良的飲食習慣,就如同“違章駕駛”,會對食管黏膜造成傷害。長期如此,食管可能會變得狹窄,引發食管“堵車”。這表現為進食后的哽噎感、異物感,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疼痛感。隨著食管逐漸狹窄,吞咽困難的癥狀也會逐漸加重,最終可能導致食管被完全堵死,連喝水都成為問題。這就是最嚴重的“交通事故”——食管癌。
那么,如何保持食管這條“高速公路”的通暢,遠離食管癌的威脅呢?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探索“食管公路維護指南321”。
“3”指的是遠離三大馬路殺手:致癌物、燙食和烈性酒。誘發食管癌的致癌物主要包括亞硝胺和黃曲霉素。亞硝胺存在于煙草、啤酒、咸菜、臘肉等腌制或熏制食品中,燒烤和油炸食品也含有不同程度的亞硝胺。而黃曲霉素則廣泛存在于發霉的木質餐具以及變質的高淀粉食物中,如發霉的玉米、小麥、大米等。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趁熱吃”,但殊不知,燙食會直接損傷食管黏膜。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當食物溫度超過65℃時,食管黏膜就會被燙傷。經常食用燙食,會導致食管黏膜的慢性創傷和炎癥,為食管癌的發生埋下隱患。因此,吃飯時切勿著急,食物入口時以不燙手為宜。
烈性酒作為另一大馬路殺手,對食管黏膜的損傷同樣不容小覷。喝酒時間越長、度數越高,對黏膜的損害就越大。研究表明,經常飲用烈性酒,食管癌的發病率會顯著提高。
“2”是嚴守兩大交通規則:細嚼慢咽和營養均衡。充分的咀嚼有利于食物通過食管,更有助于消化。相反,囫圇吞棗不僅不利于吞咽,還可能直接劃傷食管。同時,營養均衡也是保護食管的關鍵。每日攝入適量的蛋白質、新鮮的蔬菜水果等,有助于食管細胞的修復和再生,減少自由基對食管的損傷。
“1”是建立一大預警系統:定期健康體檢。就像定期的公路檢查一樣,健康體檢能夠及時發現食管的異常。普通人群建議每3至5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具有不良飲食習慣或家族中有食管癌患者的人群,以及患有食管息肉等食管疾病的人群,建議每1至3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最后,送給大家一個小口訣:保護食管321,煙酒燙食不入口;霉變食物趕緊扔,腌熏燒烤得少吃;細嚼慢咽要牢記,營養均衡是關鍵;定期體檢很重要,遠離癌癥守健康。讓我們共同守護食管的健康,遠離食管癌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