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隱隱,溪水潺潺。五彩游步道沿河向前,兩岸蘆葦被冬日暖陽罩上了一層朦朧的金光。村內主干道內,不時駛進幾輛轎車,順著“光明溪谷營地請向前”的指示牌投入大山懷抱,將一排排嶄新的藍色民居甩在身后。習以為常的村民們,自覺地打包土特產,等待游客們前來采購。
閑適、幸福、有奔頭,這就是汛橋鎮光明村里的日常。然而誰也想不到,在兩年前,這里還是讓人說起就搖頭的“輪胎村”。從臟亂差的“輪胎村”到前景明亮的“光明村”,這個小山村是用了什么方法實現驚人“逆襲”的?
方法論一:
精準畫像 拒絕“一刀切”
在過去的30多年里,光明村內80%以上的村民從事廢舊輪胎的回收買賣生意,“輪胎村”在全國都小有名氣。
在吃到“快錢”甜頭的同時,無證作坊低小散、環境臟亂差等問題也隨之顯現。2022年,浙江衛視《今日聚焦》推出的監督報道《“除險保安”問題隱患曝光危險的“偽翻新胎”》中更是直接點名了光明村。
“村莊產業再不轉型不行了!惫饷鞔妩h支部書記謝加倫說,他上任后就發現輪胎生意只是富了百姓,而村集體卻是一堆的爛賬。產業轉型的念頭,早就在他心頭盤旋已久。媒體的曝光,讓村“兩委”班子達成一致意見:產業轉型,順時、順勢。
轉型,向哪兒轉?光明村四面環山,唯有一水相隔,古稱“燕窩地”,這里風景秀美,曾讓葛玄等歷史名人流連忘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當時汛橋鎮正在謀劃“臨!は接械馈逼瑓^共富項目,光明村“兩委”班子瞅準時機,大膽自薦。在鎮里的指導下,該村干部們多次考察,最終拍板定音:就搞旅游!
要讓游客進得來,首先得讓村子有看頭。大家一致決定從環境整治這一關鍵小事著手,推動村莊做發展的“大文章”。在市鎮村三級聯動下,僅用3天時間拆除9家廢舊輪胎加工點,3個月完成近3萬平方米的廢舊輪胎堆場清理整治,光明村“門面”煥然一新。
大刀闊斧的改革中,村“兩委”班子不忘留住村莊的特色與歷史,將舊輪胎涂上顏料、改變造型,重生為仙鶴、垃圾分類指示牌等各類擺件,讓“輪胎村”的招牌發揮余熱,成為鄉村旅游中的新鮮看點。
“從前別人說起我們村就直搖頭,輪胎積水衍生的蚊子太多了。現在不一樣了,大家再說起我們村是連連點贊!喬ゴ濉呐f招牌里是滿滿的新氣象!苯衲74歲的謝長忠是村里的三任老書記,站在村口標志性的大輪胎前,看著嶄新的村子,他眼里滿是驕傲和欣慰。
方法論二:
共享共贏 唱響“共富經”
秋冬季節,是戶外露營的高峰期。光明溪谷營地內一片忙碌景象。營地運營方野山浪客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潘曉龍正和工作人員忙著核對周末“開魚了”活動的具體事項。光明溪谷營地集戶外體育、休閑、藝術等功能于一體,2023年5月在村內正式投運。試運營期間,游客接待量就突破萬人,營業額達40余萬元,村集體獲得分紅5萬余元。
好項目為何落戶山坳?說到底,離不開這山這水和那些人。
“光明村的山水環境很好,市區開車過來也就20分鐘,這正是我們需要的地方。”潘曉龍說,在與村干部們對接過程中,他感受到了滿滿的誠意。大家配合度高,主動做好相關的政策處理等工作,這為營地的后續運營提供了有力保障。“他們的用心讓我們也想為村子的發展出一份力。我們希望通過營地,可以帶著村子一起跑,為一方發展謀福利!
潘曉龍是一名“90后”創業青年。他坦言,在與光明村朝夕相處的一年多時間里,自己成長了許多。最深刻的感悟就是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共富”。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鎮里主要領導說的一句話:鄉村要振興,規劃要先行,運營要前置,要讓投資方輕裝上陣。只有實打實地把產業做強,才能確保村集體增收,實現共富。”潘曉龍說,正是這句話讓他堅信,將項目落在光明村是值得的。
營地開放后,游客如流水般涌進。潘曉龍的投資有了回報;村民們在家門口多了一條就業路子,入職營地的村民每人每天平均有200元的收入;土特產也跟著賣得響了,價格和銷量都較從前翻番。這些都成為“鄉村共富”最生動的佐證。
方法論三:
營商要“真” 激活“一池水”
初冬的早晨,即使出了太陽,也難抵寒氣逼人。然而這絲毫不影響汛橋鎮黨委書記陳益群的腳步。此刻,他帶著鎮機關干部、國土部門工作人員和潘曉龍在營地里討論二期建設相關內容。小小的帳篷里,洋溢著干事創業的火熱氛圍。
“這是這個月里,陳書記來我們這里的第三趟了。從對接之初到如今,他只要一有空就來營地看看。我們提出困難,他們立馬幫助解決。”說起汛橋的鐵軍與汛橋速度,潘曉龍直呼“驚人”。他說,在別的地方做項目,是資方催著鎮方跑。而在汛橋鎮,恰恰相反。半個月修好一條路、3天理出10多畝的場地,這些不敢想的事,汛橋鎮都能辦到!拔覀冊诘胤絼摌I最擔心的就是土地政策處理和資產安全問題,而汛橋鎮工作人員比我們還要早想到,并且一項項都去落實,讓我們可以放心進場。”潘曉龍說。
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仡櫣饷鞔宓牡冎,汛橋鎮始終將深耕營商沃土放在首位。如項目開發建設中高度重視環保基建,單排水、排污一項就投入200多萬元;以底線思維做服務,用前置機制解決投資后顧之憂。放心、安心、有信心,這就是汛橋鎮傳遞給創業者們的最強信號。
與此同時,該鎮始終保持著“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的系統思維和全局意識。如火如荼建設中的光明村,從來不是“單打獨斗”。作為“臨!は接械馈逼瑓^共富項目中的重要一環,它的先行探路為盤活整個區域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原先的汛橋是產業單一的工業鎮,接下來我們要三產融合發力!标愐嫒焊嬖V記者,鄉村振興不僅是對黨員干部隊伍行動力的考驗,也是對戰略眼光、發展站位的考量。汛橋鎮內閑置資源眾多,他們將通過“臨!は接械馈逼瑓^共富項目變閑置為利用,變資源為資產,以產品促進產業的發展,構建獨具區域特色的大健康產業生態圈、農文旅融合產業園,打造一條南北縱向的片區共富示范帶,帶動整個鎮區的產業轉型。早在去年,汛橋鎮就成立了溪山有道黨建聯建聯合黨委,以項目比拼賽馬機制為抓手,加速推進項目建設。目前,“臨!は接械馈钡谝慌偼顿Y4935萬元的27個項目全部開工,明年全部落地運營,預計相關村集體經濟可新增收入300萬元以上,帶動就業200多人。
山間的風吹過靈江南岸,驚起鳥鳴陣陣。山下的人們帶著對光明的期待,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奮斗。青山依舊,幾度晨昏。在奮進者的足跡中,我們看到未來的詩篇,此刻正在汛橋這座山水小鎮里重新落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