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2025年浙里鄉村健康跑首站暨“賞江南花海,向溪望奔跑”活動在江南·溪望谷舉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800余名跑友參加。大家在享受體育競技樂趣的同時,還深度領略了鄉野風光和鄉土文化的魅力。王翔攝
體育賦能鄉村,奔跑連接未來。4月20日上午,2025年浙里鄉村健康跑首站暨“賞江南花海,向溪望奔跑”活動在我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800余名跑友齊聚江南·溪望谷,共赴一場春天的約會。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大海,省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毛根洪,省人力社保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金林貴,浙江廣電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編輯周凱,我市領導吳華丁、陳建波、宋江涌、趙晟、劉宇堯、阮順富、王嘯嘯、袁國清等出席活動。
借助村跑契機,此次活動創新實踐“鄉村+運動”模式,將健康跑運動與江南·溪望谷的田園風光、共富產業、古村文化探索及民俗互動體驗等特色資源有機融合,擴展鄉村產業發展空間,促進農文旅體深度融合,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帶動農文旅綜合收入2500余萬元。
一場賽,激發鄉村體育新活力
當天上午8時30分,隨著一聲清脆的發令槍響,10公里專業組的選手們率先出發。隨后,3公里歡樂跑組參賽者也鳴槍起跑。
“這次村跑體驗與往常的跑步很不一樣,沿途是青山綠水、古樸村落,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覺自己真正融入了大自然。”來自遼寧省的參賽選手李佳煒告訴記者,能在風景如畫的鄉村跑步是一種非常美好的體驗。
“江南·溪望谷風景優美,山好水好空氣好,歡迎大家來這里做客!”本地參賽選手鄭紅蕾說,今年浙里鄉村健康跑臨海是首站,她是第一次參加村跑比賽,今天的賽事也成為她的“首戰”。
據悉,本次比賽的賽道沿溪而設,途經府城溪宿、溪山咖啡廳、今有光、溪望樂園等景點,將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完美融合。選手們在奔跑的過程中,不僅能挑戰自我、釋放激情,還可深入了解我市獨特的鄉村文化。
經過激烈的角逐,參賽選手們陸續抵達終點。10公里健康跑的男女冠亞季軍分別獲得臨海蜜橘、臨海楊梅、臨海蟠毫茶葉以及手捧花(西藍花)等滿是臨海標簽的土特產大禮包。與此同時,每位完賽選手都獲得了一枚2025村跑首站紀念獎牌。
此次村跑活動以運動為紐帶,將鄉村旅游、生態資源與體育賽事相結合,探索農文旅體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助力鄉村振興。同時,也為廣大運動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體驗平臺,讓每一位參與者都在奔跑中感受到臨海的獨特魅力,為臨海的文旅發展注入新活力。
一席宴,解鎖臨海美食新體驗
賽事現場還同步舉辦了“2025浙里鄉村健康跑——村去春來宴”,宴席依托油菜花田,營造出“以天為廬、以花為席”的用餐場景。
在“開飯啦”的歡呼聲里,姜汁燉蛋、海苔餅、烏飯麻糍等臨海特色小吃被送至游客桌前。
“早就聽說臨海的美食很有名,今天終于有機會來品嘗,真的太滿足了!”來自杭州的參賽選手徐艷麗一邊品嘗著烏飯麻糍,一邊贊不絕口,“軟糯的口感,香甜的味道,每一口都讓人回味無窮,它們讓我一下子愛上了臨海。”
“今天很幸運,過來旅游就趕上了這場宴會,各色小吃非常美味!”來自香港的游客吳俊雄對記者說,臨海的自然景觀和風土人情都很贊,自己是從事教育行業的,以后會帶上學生來臨海參觀游玩。
除了好吃的“村去春來宴”,好逛的“共富村集”也同步舉行。攤位設置在溪望樂園,涵蓋了我市“好食來臨”中的特色農產品、鄉村好物、特色小吃、非遺體驗等業態,以此探索更多形式助力惠農共富,有效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我們借助村跑活動,向全國各地的跑友們推介、展示臨海最具特色的美食和農副產品,比如‘糯嘰嘰’系列小吃、江南米酒、邵家渡草莓等,讓各位跑友在鄉村田野中,享受運動之美的同時,品嘗臨海鄉村風味。”市社發集團董事、副總經理金娜表示。
一條溪,串起共同富裕新圖景
2025浙里鄉村健康跑首站江南·溪望谷地處我市江南街道香年溪片區,30公里的香年溪貫穿始終,沿溪分布康平、垟路、宿仙、匯豐、香年、小溪6個行政村,是集田園觀光、民宿餐飲、農創品牌等新業態于一體的“片區組團”生動樣本。
近年來,我市以深化“千萬工程”牽引縮小“三大差距”,做深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堅持“找魂”“找人”“找錢”總體思路,以一條溪突顯鄉村風貌、鏈接鄉村文化、做深鄉村體驗、做實鄉村產業,打造了全省首個沿溪鄉村振興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提出“五鄉人”理念,立下“讓原鄉人有錢賺、讓歸鄉人很安心、讓新鄉人很溫暖、讓念鄉人有鄉愁、讓旅鄉人很喜歡”的目標,啟動了“溪望青年計劃”,深化青年入鄉模式,全面打開了引才通道,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截至目前,江南·溪望谷已建成運營共富學堂、共富工坊等23個子項目,沿溪各村集體年收入均超100萬元。
從奔赴山海的村跑活動,到令人垂涎的“村去春來宴”,再到江南·溪望谷的共富實踐,我市正以獨特的方式,書寫著“農文旅體”融合發展的新篇章,描繪著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美好畫卷。
未來,我市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探索創新,緊緊扭住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這一核心任務,扎實推動以“千萬工程”牽引縮小“三大差距”,奮力打造鄉村共富示范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