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畝林海,延綿東南。綠色是臨海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也是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特色。持續深入推進國有林場建設,是我市打通“兩山”轉換通道落下的重要一子。近日,市林場大岙分場跑馬坪護林點實現電力線路升級。
12月22日上午8點30分,位于括蒼山內的市林場大岙分場跑馬坪護林點內一片熱鬧景象。市供電公司括蒼所的12名電力師傅在護林房內外來回忙碌著。石頭壘砌的護林房內,老舊的電線隨意搭建,裸露在外。電力師傅們分工合作,將積年的老線路進行更換,并重新進行組合。隨后,一臺嶄新的50千瓦變電箱被搬進了護林房內。
“一般的自然村用電量是200千瓦,現在我們給護林房這里提供的電力容量是50千瓦,相當于可以保障四分之一個的村莊日常用電。”市供電公司括蒼所運檢班班員朱建勤打了一個比方,解釋了“50千瓦”用電量大概是多少。他說,早上,他們除了重新搭建了護林房內的電力線網外,還增設了一些開關、插座,今后護林員們可以放心地使用空調、冰箱、洗衣機等日常電器。
更新電力線網,是林場的大事。距離護林房200米外的變壓器前,身穿迷彩服的護林員正輔助電力師傅鋪設低壓電纜。在此之前,護林員們通力合作19天,挖掘出了一條寬0.5米,長240米的溝渠,用于電纜的埋線。從上午8點半到下午3點,電力師傅們加速推進電纜連接,并對變壓器原先的線路重新進行高低壓改造。
市供電公司括蒼所生產所長邵祺祥告訴記者,大岙分場的護林點原先都是依靠太陽能進行供電,線路老舊,不僅供電不穩定,還存在安全隱患。他們得知情況后,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和項目,多次勘察護林點地形情況,根據護林員實際用電需求,反復修改林區電力升級方案。由于護林房處于括蒼山深處,如果接入山下的線網內,正常電壓即使供應上來了,用電質量也會不理想。(下轉第2版)(緊接第1版)所以經綜合考慮,他們就近接通了風電場和護林房的電纜。當天,他們不僅完成了跑馬坪護林房240米的電纜鋪設,還為它規范搭建了1200米的內線、安裝了15盞照明燈和30余個開關插座。除了跑馬坪護林房這個點位外,早在今年6月,他們還為大岙分場的柱巖護林點進行了電力提升。
下午4點30分,經過12名電力師傅的通力合作,護林房內的電力線網呈現出了全新面貌。隨著電力總閘的落下,屋內重新亮起了燈光。不同的是,這次的燈光不僅亮度更強了,電源也更穩定了。
“這一天我盼了20多年了。”市林場大岙分場跑馬坪護林點護林員楊大年看著頭頂嶄新的照明燈,笑得合不攏嘴。他說,從前靠太陽能供電,一遇雨天,他們就只能用煤油燈照明。不僅電源不穩定,像電飯煲這樣的小家電都不敢用,甚至還經常出現因為手機充不上電而失聯的窘境。在電力緊缺的護林房里住久了,他覺得自己和外面的世界都脫節了。現在好了,有了穩定、充足的電源,他們在深山里也能過上美好生活。望著遠處的山林,楊大年開始憧憬未來的日子:護林忙的時候,他們可以用電飯煲做飯;冬天回到護林房,他們可以用電熱毯暖被窩……
供電穩定了,護林巡山的心也更堅定了。看著亮起來的電燈,楊大年的妻子肖玉蘭臉上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為了方便照顧與山為伴的丈夫,她在大山深處一住也是20多年。此刻,她笑著給大家拿橘子、燒點心,堅定地告訴大家:“我這下總算是心里踏實了,接下來我要陪著大年安心在山上,直到他退休下山。”
一點點推進國有林場改革,一步步留住巡山護林的身影,也是一次次向共同富裕邁進的大膽實踐。在我市林場5.7萬畝林海內,現代化建設的腳步落地有聲。今年以來,市林場新建、提升林區道路21.2公里,林區通路點從“十三五”前的2個增加到15個;新建、改造護林房12處,其中新建2404平方米,改造4706平方米;9處護林房完成線路升級;3處護林房落實電信網絡;6座5G基站已有一座完成建設,3座處于在建階段,美麗林區建設成效漸顯。
“接下來,我們和供電、公路等相關部門也將進一步加強溝通,打通林區基建堵點,為職工生產、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也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深化綠色底色。”市林場副場長胡堯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