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僅僅用3天時間,就全面完成區塊內118戶村民71畝土地的征地簽約工作,且將征地補償款全部發放到戶,這是位于括蒼鎮大岙村征地項目攻堅團隊展現的速度。
該項目征地工作進展順利、高效,得益于括蒼鎮黨委、政府充足的前期準備。
“去年6月中旬,臺州市召開征地項目緊急會議,要求當年年底前完成征地工作,騰出土地。”大岙村黨支部書記何俊杰對征地工作的時間節點記憶猶新,“村‘兩委’接到任務后的第一反應就是‘難’,但再難也要想辦法落實工作。”
時間緊、任務重,括蒼鎮黨委、政府第一時間組織成立了由常務副鎮長董晨煥牽頭,駐村干部謝永光、相關部門及村‘兩委’人員組成征地工作攻堅團隊。
征地工作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眾口難調。為了解實際情況,推進工作進程,工作團隊全體干部放棄節假日休息,連續加班加點,下沉到項目一線,走訪一家又一家征遷戶,嘮家常、講政策,用心用情用理贏得征遷戶們的支持。
去年夏天,天氣炎熱。每天,攻堅團隊成員身上的衣服由干變濕、由濕變干不知多少回。團隊內唯一的女同志許華飛生病了,卻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我們每天早上5點多就進村開展工作,經常要忙到晚上10點多。雖然天氣很熱,但只要能做通村民們的思想工作,這些都是值得的。”說起這段時間的攻堅經歷,許華飛深有感觸。
“此次征地工作,對攻堅團隊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一方面是體量大。該區塊征地涉及118戶人家、71畝地、305塊地塊、75座墳。另一方面是難度大。征地工作本來就是‘第一難題’,群眾不理解、林地邊界不清、矛盾糾紛多,這些都阻礙了征地工作的順利推進,而且去年剛開始實施征地新政策,我們需要花大量時間向村民解釋。”攻堅主力之一、駐村干部謝永光說。
雖然問題繁多,但攻堅團隊迎頭而上,把所有問題逐一羅列,每周一例會、每天一碰頭,對癥下藥,使難題逐一突破。
新的征地政策變化較大,其中一個變化是:社保政策從原先1畝地兩個社保名額變為1.9畝地一個社保名額。對此,群眾普遍不理解、意見大,組團到鎮里反映,甚至有人放話,堅決不接受土地被征。有一個階段,攻堅團隊每天接待大量反映問題的群眾。為了學通弄懂政策,攻堅團隊全體成員專門到市人力社保局學政策,回村逐家逐戶向村民解釋政策,給他們做思想工作。
“那段時間,攻堅團隊每位成員,電話都每天24小時保持通暢。有些村民半夜電話打來抱怨,我們也耐心跟他們解釋。后來,我嗓子都啞了,接電話耳朵都痛,甚至一聽到電話鈴聲都有耳朵痛的感覺。”攻堅隊員何俊杰笑著說。
據了解,括蒼鎮大岙村征地項目地塊在山上,落實承包已經有30余年。山里已經數十年沒人砍柴,沒有路,在山上量地的一個多月里,工作組走出了一條條路。有些地塊邊界不清晰,為了實現公平公正,充分保障村民的利益,攻堅團隊先后6次到現場測量,并根據歷史臺賬、通過詢問退休村干部和村民等方式,最終成功確定了各戶土地的面積,測量結果得到了村民的認可。
經過6個多月的辛勤工作,提前半個月完成了土地測量任務,也為后續的簽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攻堅團隊始終堅持小問題不隔夜,大問題不過周。對群眾所反映的每個問題都高度重視,并在了解確定后第一時間答復。正是我們的這份工作態度一點點換取了群眾的信任,也確保了征地工作順利推進。”攻堅團隊組長董晨煥說。
眼下,該項目已進入建設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