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臺州市世達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接到了300個排氣波紋管的訂單,采購部工作人員黃偉在智慧管理平臺查詢到現有的原料庫存非常充足后,隨即把訂單信息發給了生產部門。僅用時四五天,該公司就完成了產品生產、檢驗、送審等流程。
“我們公司是這兩年開始布局汽車后市場的,目前產值占比達到了20%。為了滿足客戶小批量、多品種訂單需求,我們不斷迭代升級智慧管理系統,并分析客戶的需求趨勢,進行柔性化生產。”臺州市世達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東告訴記者,當下全球汽車的市場保有量高,汽車后市場前景廣闊,企業已經與不少歐美企業達成了合作。不久前,公司的產品還成為中國貿促會商業會“優秀國貨品牌”,有助于進一步暢通國內國外雙循環。
長久以來,汽車機械是臨海的主導產業之一。目前,臨海已成功入選第一批“浙江制造”省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協同區,有汽車機械規上工業企業195家,去年規上產值超295億元。
去年,商務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汽車后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優化汽車配件流通環境。臨海當地積極拓展汽車配件流通渠道,探索汽車后市場的發展路徑。
“現在,汽車做保養特別方便,我只需要在臺運車管家微信公眾號預約,就能夠在約定時間內取車。而且,他們還有‘透明車間’。我們掃描二維碼,就能夠看到汽車養護、維修的全過程,特別安心。”一早,家住大洋社區的市民張非凡就來到臺運車管家的店鋪,開走了煥然一新的車子。
幾分鐘后,張非凡就收到一張電子報價單,上面清晰地羅列著各項服務的價格,所有流程公開透明,沒有額外的收費。這種“線上線下一體化平臺”的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相關業務量增長迅速。
作為臨海市國企臺運集團旗下的企業,臺運車管家自2015年啟動以來,在全市范圍內鋪設了10余家門店,讓小弱散的服務標準化,已經實現了“十分鐘便民服務圈”,去年累計服務4萬輛車,產值近3000萬元。
面對撲面而來的汽車社會,節能環保、綠色出行的道路成為未來趨勢。臺運車管家負責人郭群表示:“我們準備進行綠色化轉型,推動汽車改裝、保養服務提質升級。今年,我們計劃推行水性漆的運用,助推實現廢棄物從源頭到末端的全流程控制。”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市場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二手車交易迎來了新的熱潮。位于江南街道的臺運二手車交易市場,匯集了近80家二手車銷售門店、107家經銷商。市場負責人張彬斌介紹說:“為了提升服務質量,我們對投訴率為0的商家給予2.5萬元的獎勵。因為有齊全的檢測報告、貼心的售后服務等因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到我們市場購買二手車。去年,整個市場交易量近1萬輛,交易額達7億多元。”
火爆的汽車后市場也驅動了人才培養新模式,臨海不少車企選擇與學校進行合作,采用市場與教學相結合的模式,精準培養人才。這兩年,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就開設了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專門培育市場需要的精通“三電”維修的技術人員。
李文耀是該學院2023年畢業的學生,通過校企合作模式,他畢業后就進入了吉利汽車4S門店,專門負責新能源汽車的維修。他說:“上學的時候,我就對新能源汽車很感興趣,對維修業務進行了系統性學習。去年,學校還安排我們去企業實習。畢業后,我發現市場上非常緊缺我們這個類型的技工,所以工資也很可觀。”
該學院的新能源汽車實訓基地保留著一條最早的吉利汽車生產線。課堂上,老師們先講解新能源汽車總體構造的理論知識。隨后,他們帶領學生們現場拆解、觀察汽車的零部件。
“我們學校成立了工匠學院,目前已經有34位行業內優秀人才在學校開設課程。每年招生人數都在上漲,預計明年在校生將達到1萬人。”浙江汽車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陳澗燊介紹說,學院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于1997年創辦,專門培養汽車產業的人才。近幾年,新能源維修市場的潛力愈發顯現,學校正進一步完善課程,培養掌握多項技能的汽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