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務服務中心(原辦事大廳)始建于2001年。為推進我市政務服務迭代升級,去年6月起,該中心從布局優化、設施升級、數字賦能等多方發力,開展提升改造工程。近日,該中心已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
記者了解到,該中心建筑面積約1.25萬平方米,共4層,主要分為個人服務區、企業服務區、網辦區、綜合導辦區等,結合辦事無休日、預約服務和24小時自助服務等多維度政務服務模式,提升群眾辦事體驗,成為陽光、智享、優質、便民的政務服務“新前線”。
升級回歸 有“顏值”更有“溫度”
走進該中心三樓的婚姻登記區,迎面而來的是濃濃的浪漫氛圍。婚俗文化墻、歷年結婚證、傳統婚姻老物件,無不展示著婚俗文化的傳承與變革。兩個頒證廳各具特色,現代頒證廳簡約大氣,中式頒證廳則喜慶溫馨,成為許多新人的拍照打卡點。
“服務非常好,我們一過來,工作人員就迎上來熱情地接待我們。”前來領證的新人何先生說,這次他們特地等中心裝修好再過來領證。改造后的婚姻登記區環境年輕化,希望在這里留下美好的回憶。
據悉,改造后的婚姻登記區面積從原來的200平方米擴大到現在的近千平方米,并升級了婚前輔導室、婚姻家庭輔導室等區域的功能。
不僅是婚姻登記區,一樓的中心大廳也讓人眼前一亮,整體寬敞通透,功能分區清晰明了,并增設了智能導服、自助取號等設備。“將大廳原來各自為政的封閉區域打通了,原來比較高的柜臺也下降或撤銷了,群眾來辦事,可以面對面,也可以肩并肩,拉近了辦事人員和群眾的距離。”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單益波表示。
在優化市民辦事體驗的同時,該中心還進一步完善便民服務設施。寬敞舒適的等候區、類目豐富的閱讀區、溫馨齊全的母嬰室等一應俱全,增強了政務服務的“軟實力”。
集成快辦 “卷”出營商環境新高度
在該中心二樓企業服務區的投資項目綠色通道,“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的工作模式正在有序開展。與原先不同的是,所有的后臺審批人員現在都集中到統一的區域進行開放式辦公,碰到疑難問題時方便企業一站式咨詢和跨部門協商,從而推動審批流程從各部門的“單打獨斗”向多部門的“協同作戰”轉變。
“原來辦個證要跑建設、消防、發改等好幾個窗口,現在都整合到一起了,我到這里一次就能辦好,太高效了。”前來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的鄭女士感嘆道。
去年11月,我市還成立了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實現了企業需求“一個口子”受理,幫助企業問題從“點對點”解決到“系統化”破解。出臺了“容缺承諾制”“拿地即開工”“一鎮一品”等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我市營商環境邁向了更高水平。
“智慧政務” “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該中心全面推進智能化、數字化改造,建成“24小時自助服務區”“智服網辦區”,實現了政務服務事項(除特殊事項外)100%“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跑出了便民利企的“加速度”。為實行大廳智能化管理,此次改造還增設了政務服務駕駛艙,對全市面上包括市本級、各鎮街以及企服中心相關的情況進行數據的歸集、統計、分析與整理,以更好地呈現政務服務現狀,便于今后的改進和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在全國率先實現828個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免證速辦”,“出門辦事不用帶證件”為群眾帶來了更好的辦事體驗、更高的辦事效率。
“我們已經免提交了公安核發的七大類證件,同時在其他部門辦理業務,群眾在沒有攜帶身份證的情況下也可以直接辦理。我們還將一個自助機和兩個綜合受理窗口整合在一起,真正實現群眾來公安辦事不換窗、不挪位。”市公安局民警金柯妗表示。
近年來,我市積極推動政務服務平臺集成,加快推廣應用電子證照、電子簽章,實現高頻業務“一證通辦”“秒辦智辦”,跨省業務“一端通辦”全覆蓋。“智慧政務”展現了數字政府建設的新鮮活力,為群眾和企業創造了實實在在的便捷與滿意。
“配合這次改造,我們持續強化對辦事人員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同時加強禮儀培訓,堅持每周一的晨會制度,讓政府為民服務的本色體現得更加真切。”單益波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發揚優秀工作經驗做法,同時歡迎全體市民的監督與批評,我們將廣泛吸收大家的意見與建議,持續提升改進政務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