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去醫院做B超得提前掛號,今天在家門口就能查,太省心了!”8月30日上午,牛頭山村黨群服務中心鄉村健身館里,75歲的徐爺爺攥著B超報告,對前來義診的醫生連連道謝。
近年來,邵家渡街道以黨群服務中心為核心陣地,緊扣“便民、共治、文化”三大方向,推出多元化服務,把“服務陣地”打造成群眾家門口的“幸福驛站”,讓基層黨建的溫度直抵民心。
空間“巧共享”
“黨群服務中心建得好不好,關鍵看老百姓愿不愿意進來。”邵家渡街道牛頭山村黨總支書記徐國寶說。當天的義診活動,會聚了中醫科、兒科、骨科等9個科室的10余名專家,不僅提供血壓血糖檢測、脊柱側彎篩查等基礎服務,還開通“B超檢查綠色通道”,累計服務群眾180余人次。
走進牛頭山村黨群服務中心,一樓右側是便民服務中心窗口,左側是文化展廳,大屏上正播放著電影;墻壁上“請你來協商”的字樣,表明這里還是政協議事平臺;隔壁的婦女兒童驛站,不時傳來孩子的嬉鬧聲。
黨群服務中心前面是廣場,既能曬糧食、跳廣場舞,還定期提供免費理發服務。南側的衛生室、鄉村健身館、老年活動室等功能室也對外開放。憑借“空間換服務”的理念,該村黨群服務中心愈發充滿“生活味兒”,成功獲評省級示范黨群服務中心。
近年來,邵家渡街道以“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空間最大化”為準則,統籌黨群服務中心的功能布局,精簡整合服務窗口,鼓勵“一室多用”“一室共用”,騰出更多空間,為村民免費或低價提供義診、理發、教育等服務。
治理“出妙招”
“大家看這個案例,騙子假裝‘保健品公司客服’,說能退定金,其實是想套取銀行卡信息!”在灘頭村黨群服務中心的黨員志愿服務市集上,平安志愿者邵珍珠舉著反詐宣傳冊,向村民們耐心講解。
每月,邵珍珠都會參與黨群服務中心組織的平安志愿服務市集,用“接地氣”的方式,把安全意識送進每家每戶。
近年來,邵家渡街道創新推行基層治理“三聯五幫”工作機制,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依托,推動鎮、村、群眾三級聯動。依托老黨員、村民代表、紅色先鋒、網格員等力量,培育出“老書記工作室”“同心議事會”“平安夜巡隊”等5個村級自治組織,開展平安志愿服務市集、“圓桌夜談”“征地拆遷那些事兒”等活動,引導廣大黨員群眾共同參與村莊治理。
今年以來,邵家渡街道依托31個黨群服務中心、5個村級自治組織,已成功解決停車位增設、路燈安裝、鄰里糾紛等問題50余件,定期開展法律咨詢、矛盾調解、防詐騙宣傳等活動10余場次,切實筑牢了化解難題、凝聚民心的堅強戰斗堡壘。
文化“添活力”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云剛出岫……”8月26日,邵家渡街道文藝輕騎兵巡演活動在灘頭村黨群服務中心熱鬧開場。《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等經典劇目輪番上演,贏得村民陣陣掌聲。
今年7月剛投入使用的灘頭村黨群服務中心,聚焦村民文化需求,深挖本土文化資源,將枧橋鼓、舞龍舞獅表演器具搬進展廳,打造“文化記憶館”;同時設置鄉村大舞臺、舞蹈室、風雨球場、排練室等功能區域,舉辦村BA、村K、腰鼓表演、廣場舞等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邵家渡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繪畫、書法、手工等課程吸引了100余名青少年參與;牛頭山黨群服務中心的“三牛”展廳里,退休教師志愿者正為孩子們講述鄉村歷史;春節寫春聯、元宵猜燈謎……黨群服務中心的各類民俗活動,讓村民深切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這些看得見的便利、摸得著的實惠、感受得到的關懷,讓黨群服務陣地充滿“煙火氣”,讓黨群關系實現“零距離”,也讓黨群服務中心真正成為扎根群眾生活的“幸福驛站”。
(來源:《臺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