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每天傍晚5時,香年溪畔的路燈次第亮起,溪谷上的木舟、休閑椅座無虛席。暖光映著溪水,歌聲交織著歡笑,渲染出一幅鮮活的夜間畫卷。
自今年6月底“夜溪望”IP啟動以來,這個曾“日落而息”的鄉村片區,正憑借豐富的業態與精細的守護,閃耀著鄉村振興的“可持續微光”。
文娛之光:越夜越精彩
“傍晚在這兒踩了踩水,上岸喝杯‘警茶’暖身子,現在泡在堰壩上看民警表演,身上的‘班味’都泡沒了!”來自河北的游客高峰感慨道。8月27日晚,在江南·溪望谷的樂水謠片區,江南街道文藝輕騎兵攜手派出所民警,將反詐宣傳融入節目,為市民游客帶來一場好看、好聽、好玩的精彩演出。
這派熱鬧景象,是江南·溪望谷三大夜游場景“微光魅力”的縮影。“夜溪望”IP,以6公里香年溪為脈絡,串聯起云水閑、夢幻谷、樂水謠三大片區,構建“一溪三境十景”游覽格局,打造夜漁、星幕、竹筏舞、水中歌、星光船、幻光塔、水上市集等特色場景。這里打卡點位豐富,表演極具特色,不管是誰來,都能在這找到自己喜歡的玩法。
在現有休閑娛樂項目基礎上,江南·溪望谷還將繼續深挖在地資源、創新文旅場景,“變著花樣”給這里的夜生活增色添彩。
“岙底羅區域的新民宿、非遺館、數字創客社區,都將于今年投入使用。這些項目落地,會吸引越來越多‘外來人’來到這里,甚至是選擇在此長期旅居。”市社發集團文旅產業首席運營官舒坦介紹,“我們計劃在岙底羅區域打造‘夜探古村落’項目——相較于現有的三大片區更為靜謐,讓游客能收獲不同風格的夜游體驗。”
守護之光:流量變留量
要讓江南·溪望谷的“夜韻”長久興旺,江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貼心守護是堅實支撐。
暑期旅游高峰期,景區日均5000余人次的接待量讓不少村民循著商機,做起了小生意。堆在步道的泳具和占了拐角的小吃攤,不僅堵了游客路,還讓溪畔少了幾分清爽,有游客直言:“想找塊石頭歇腳都得繞著走。”
這難題沒難住江南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不搞“一刀切”禁攤,反倒劃出12個公益攤位,搭好頂篷、接好燈,還讓村干部、網格員守在市集,監督商品價格是否合理、食品是否新鮮。“以前擺路邊總怕被勸離,現在攤位固定,收入也跟著漲,這樣的好事我們肯定樂意!”攤主馬春蘭笑著說。
攤位秩序好了,交通狀況、安全保障工作也更好了:原本4米寬的鄉村道路拓寬至6米,16名專職疏導員在車流中引導方向,游客再也不用愁堵在半路,或是繞圈找車位;“溪望警察小院”落地景區,民警動態調整巡邏路線,進一步織密安全防護網,對游客“事事有交代、句句有回應”。
“我們要的不是一時熱鬧,而是讓游客來了還想再來的‘長紅’。”溪望谷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杰說,“接下來我們還會盯著細節優化服務,把‘安心’‘舒心’帶進溪望谷的每一個夜晚,讓這夏夜的光,既能留住人,更能暖到心。”
共富之光:家門口增收
隨著“夜溪望”熱度攀升,增收致富的“火苗”也同步延伸至沿線村民家門口——賺錢機會越來越多,日子也更有奔頭了。
上馬村一家農家樂老板馬希陽就是受益者之一。以前他家的農家樂主要做白天生意,晚上客流稀少,現在有了各類夜游活動之后,情況就大不相同了:游客白天玩完水,還等著晚上繼續看節目,就會特意來他家吃飯,不少人看完演出還愿意住下來。“現在晚上的桌位得提前訂,住宿也經常滿房,比以前多賺了不少!”馬希陽算著賬,對自家生意很有信心。
不止是馬希陽,沿線各村的村民都跟著沾了光:閑暇時在自家門口擺些農產品、泳具、小吃,就有不少游客過來問價、購買;景區增設的保潔和交通秩序維護崗位,優先吸納本地人就業……這些低門檻、易參與的增收方式,真正將“夜游熱”變成了“共富甜”。
“8月以來,溪望谷的游客數已超20萬人次,依托香年溪打造的共富水上廣場、親子夢幻主題樂園、青年潮流夜生活聚落這三大片區,一起發展的效果越來越明顯,累計新增了550多個就業崗位,就業的村民每年人均能多賺3萬多塊錢。接下來,江南街道將以實際行動持續改善景區環境和服務質量,努力提升游客體驗感,全力維護好溪望谷這張金名片。”江南街道黨工委委員柴佳一說。
如今,江南·溪望谷的亮化工程還在向幽谷深處延伸,正如“夜溪望”的邊界不斷拓展——它照亮的不僅是香年溪的夜晚,更照亮了鄉村夜經濟的新方向:不必追求城市的霓虹亮度,只需守住獨有的自然溫度,就能讓“暗夜沉寂”的村莊,變成充滿生機的“共富夜空間”。
創一個溪望,興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這張藍圖正隨著“夜溪望”的流光溢彩,在香年溪畔徐徐鋪展。“溪望”可期,燈火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