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家村、上江三村的老年人“溫暖餐廳”內,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們忙前忙后,為村里100多名70歲以上的老人打菜送飯、清洗餐具;企業里,江南街道青年宣講團成員們以“學百年黨史、建誠義江南”為主題的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宣講活動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大家都沉浸在濃濃的學習氛圍中;街道文化站實施的“村企聯誼、文化走親”活動定期將各色各樣的文藝節目送進村文化禮堂和企業……連日來,在我市江南街道各處,掀起了一股股志愿服務的熱潮。
一輛“紅色大篷車”走村串戶,將一批批志愿者送到田間地頭,一時間,鮮艷的“志愿紅”成為這個夏天亮麗的風景。這是江南街道正在深入推進的“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企業解難題、我為基層減負擔”專題實踐活動。
為了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街道以“紅色大篷車”為載體,創新“街道設計項目+部門拓展項目+村級自創項目”相結合的模式,統籌整合資源,圍繞“傳導思想聚民心、熱心關愛暖民心、真誠服務貼民心、豐富活動潤民心、健康疏導益民心”的“五心”主題,通過走訪調研、征求意見等多渠道征集,梳理出16類關注度較高的問題,并以此設計出22個有針對性的志愿服務項目,由街道牽頭開展下沉送服務活動。“學百年黨史、建誠義江南”主題宣講項目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題,由8名青年宣講團成員輪流到村企宣講;“七彩助夢向陽花開”困境兒童關愛培養項目則旨在幫助留守兒童、孤兒等8類困境兒童渡過生活學習難關,同時輻射周邊村莊兒童家庭教育。截至目前已成功幫助65名困境兒童健康成長,受益人群達5000余人。
在積極設計項目的同時,街道也不忘動員其他部門不斷延伸本職工作,加入到志愿服務的隊伍中來。如江南中心小學實施的“四點半課堂”項目,教師志愿者課后義務為學生輔導作業;江南衛生院實施“白衣天使送健康進文化禮堂”項目,把急救、保健等知識和技能送到群眾身邊;江南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實施的“點單式培訓”項目,為廣大村民提供各類個性化、精準化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深受大家的喜愛。
此外,各行政村根據自身實際和群眾需求,自創了一批接地氣、有溫度的精準志愿服務項目,立新村以殘疾人照料中心為實踐平臺,自創“愛心洗衣房”項目,定期為有需要的獨居老人、“五保”老人洗滌衣物和被褥;義城港村的愛心幫扶隊專門幫助本村有困難的群眾;城南村的應急幫扶隊則聚焦出租房管理,精準幫助流動人口解決急難問題。
“我們以‘紅色大篷車’這樣接地氣的方式,由街道、部門、行政村三級互動為大家‘三送服務’,以此將黨史學習教育傳播得更廣、覆蓋得更寬,實現服務基層、服務群眾‘零距離’,切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江南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江南街道已成功開展“三送服務”活動120多場次,點亮微心愿160余個,服務村(企)群眾(職工)8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