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9次國內考察中,有7次深入農村調研。8月24日下午,正在河北承德考察的總書記來到雙灤區偏橋子鎮大貴口村,圍繞鄉村振興等實地調研。灤河北岸的這個村莊,是我國鄉村發展變化的一個縮影,也折射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點擊收聽本期《潮頭觀瀾》音頻版
歷史性轉移: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到地方考察,農村地區始終是他關注的重點。
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閉幕后不久,總書記就冒著嚴寒,前往河北省阜平縣的駱駝灣村、顧家臺村考察扶貧開發工作,向全黨全國發出了脫貧攻堅的動員令。隨后的8年多時間里,總書記親力親為抓脫貧攻堅,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率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消除絕對貧困,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駱駝灣村近年來發展民宿旅游新業態,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不足千元,提高到如今過萬元。這是駱駝灣村2012年與2019年的村貌對比圖。(資料圖)
在今年2月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今年以來,習近平每次到地方考察,都會談及“鄉村振興”。這次到大貴口村,是總書記針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又一次調研和督導。
關鍵性選擇:富民產業 因地制宜
鄉村振興,產業要旺。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不僅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更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今年以來,從貴州的苗繡到武夷山的茶產業,從沙縣小吃、柳州螺螄粉到青海的加牙藏毯,習近平總書記關注著這些富民產業,思考著產業振興這件大事。
總書記這次考察的大貴口村,依托蓮花山等自然資源,發揮城市近郊優勢,發展起了旅游產業、現代都市農業。目前,村里建有農業溫室大棚303個,培育休閑采摘、觀光體驗、農業研學等新業態,帶動戶均年增收約5萬元。得益于當地旅游產業發展,民宿產業等進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大貴口村的“山谷市集”是當地產業融合的一個窗口。“山谷市集”整合了當地農業企業、合作社特色農副產品近百種產品,通過“實體+電商”銷售模式,推進當地特色農產品“走出去”。

△“山谷市集”展廳一隅(總臺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在今年以來的考察途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立足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大貴口村走的正是這條富民之路。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其中,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也是總書記深深的牽掛。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健康管理水平,推動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變,采取派駐、巡診等方式提高基層衛生服務水平。隨著醫療衛生等資源不斷向農村傾斜,城鄉間公共服務的差距會越來越小。

△承德雙灤區偏橋子鎮大貴口村衛生室內,藥劑師正在配藥。(總臺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總書記這次考察的大貴口村,在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同時,近幾年通過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完成了路面硬化、墻面美化、村莊綠化,無害化廁所、潔凈取暖成為村民的標配。
本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要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視頻丨產業融合助力鄉村振興——走進承德大貴口村
今天的中國已經歷史性地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也必將在新征程上繼續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將呈現在世人面前。